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百零一章 乡土秩序的终结,泥沙俱混之法(第 3/4 页)

    编制无了,便就无了,重起编制,不过,再耗两月而已。”

    关羽这么一说,李孟羲认真思考了一下,便笑了。

    对啊,怕个鸟啊。

    义军的编制从零起算,建成编制所耗时间不过两月而已,那还是打仗途中,边打边建编制,那还是没有经验,还得边摸索边实践。

    现在不同了,现在不打仗了,空闲下来了,有充足的时间再去划分旗号分属人力,现在也有充足的经验了,不过再来一遍而已。

    想通了一切,李孟羲轻松了下来,重建编制,不过是两个月而已。

    来日,战事可能来临,但,朝廷迅疾之间,只能来两三万人,对付这两三万人,军中有备守的精锐战兵万把人,足够拖延长久,而之后,其他人力再武装起来,便足以击败官军的两三万人。

    朝廷迅疾而来,兵马不能多,兵马不能多,便不足以打败义军,反将被义军打败。

    朝廷若想一举灭了义军,那朝廷得发二十万人来,可二十万之众,朝廷需调集东南西北各路大军,方能聚得二十万之众。

    二十万之巨,聚兵非一时之功,拖延数月半年亦是可能。

    在朝廷慢腾腾的聚兵的时候,只需两个月,义军便又重建起了十万编制,又是十万人力。

    散了编制,危机虽然有,但危机遥远,义军有足够的筹备时间。

    问题解决了。

    编制很重要,说怎么重要不为过。

    但同时,编制建立起来,虽耗时耗力,但两月足以。

    既已经决定废弃编制了,李孟羲和关羽开始讨论该如何让民夫们依家聚集。

    要知道,军中可是十几万人,这十几万人散的跟狗毛一样七零八落,这要是找人,这要是让民夫们自己乱找,岂不得乱成狗毛一样,乱糟糟的找半个月,都找不到自家家人。

    思来想去,李孟羲和关羽都认为,可以按籍贯来把十几万人做以划分,然后,范围缩小的到同乡之后,一个乡就几千人,在这几千人的人堆里找,比在十几万茫茫人海里找,高效多了。

    一说起按地域划分,说起同乡,李孟羲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正研究着地图的他抬头问关羽,“关将军,咱们军中,大多全是黄巾流民,大多,应全是巨鹿本地人吧?”

    关羽受了启发,若有所思,“你是说,令民夫各自返乡……”

    “不!”李孟羲摇头,严肃的说到,“万不能如此!

    当禁绝同乡归同乡,不仅如此,一乡之人,最好还是打散,打个七零八落,使其再无有乡土之念。

    不仅要使乡土无存,最好,连一村之人也给拆了。”

    古人重乡土,关羽也是。

    按关羽所想,哪乡的回哪乡去,同乡之人还做同乡之人,同村之人再做同村之人,这再好不过了,可李孟羲非要打一切打个七零八落,关羽很是不解。

    李孟羲之所以想要把乡土结构解体,之所以想让巨鹿人散的七零八落,只留下最小的家庭单位,这是因为,他知道,一旦民夫们回到了自己家里,村里,那就直接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环境,那就直接落叶归根了,直接扎了根了。

    他等民夫扎根了,他等便不依靠义军了,他等扎了根,不依靠义军,那就只想过小日子了,日后便不怎么肯为义军效力了。

    乡人回乡土,哪村回哪村,这的确是很方便重建乡土秩序。

    可乡土秩序,是皇权不下乡,而李孟羲想要的,是军屯,不是要的一大片的跟大汉其他地方没有区别的的一个个村庄一处处亲族报团的百姓。

    所以,便不能使民夫们能有乡土秩序的依靠,必须让民夫们除了义军,没有别的依靠,必须让民夫们不得不依靠义军的秩序。

    再有,乡下是个什么环境,亲族报团又是个什么模样,李孟羲很清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晋末长剑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折尽春风 北齐怪谈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沉溺 风声 秘密部队之龙焱 谍影:命令与征服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红楼琏二爷 世子妃 希腊神话 重生之民国元帅 红警军团在废土 大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