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超级肥年(第 3/4 页)
2003年,华夏经济初步进入了重化工时期,这五年以来,以制造、冶金、机械、器材和化工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发展速度很快。
这几年,学术界对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有过很多争议,不过,我们认为重化工业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只能因势利导。
重化工业在华夏有全球最好的发展条件,和最大规模的增长潜力,能够推动华夏经济继续高速成长15年甚至20年。
我们预计再过10年左右,华夏的高新技术产业,也会迎来爆发期。
我们看好长期投资,做多华夏的机遇,我们也有一支专业的投资团队在分析行业和市场。”
黄卫赶紧倒了两杯酒,递给高阳一杯:“高总,我必须敬你一杯,在我认识的年轻企业家中,很少有人像你这样,对华夏经济有如此清晰的全局视野。
我很赞同你的看法,重化工业是华夏经济必须逾越的阶段,也是华夏未来的百年基业,华夏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中后发展阶段。
有了在重化工产业建立系统优势这个大局,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便水到渠成了。”
50多岁的黄卫,也是一名经济学家,一位商学院教授,长期在华卫这样的企业担任高级顾问。
他完全没想到,年纪轻轻的高阳,会从重化工产业的角度,去抓住华夏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脉络。
2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公司的800多名管理和技术干部,在小汤山九华山庄参加集团年会。
九华山庄最大的会议厅,也只能容纳600人,51集团的年会,首次改在山庄的展览馆里举行。
2008年春节,51集团的所有员工,都会过上一个超级肥年。
集团派发了17个多亿,人均16万的特别年终奖,各项目公司依然有员工年终分红和股东分红。
早期跟随高阳创业的这批人员,有股东身份的,像吴博、周文彬、何进、孙成义、张跃等cpi老同事,以及方建、晋扬、贺广文、陈森等老同学,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分红。
两天的年会,其实也没啥好总结的,十几家公司的业务发展都蒸蒸日上。
2007年,51集团的主营业务营收规模突破了35亿,较2006年增长超过75%。
其中,51同城的业务规模最大,营收超过了17个亿,占比接近50%。
年会上,方建代表集团宣布,2008年,在各公司在保持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全力配合联合咨询顾问组,全面推动公司组织管理升级。
51同城的事业部模式,要改组设立为51同城集团,业务一拆为五,分为同城电商、同城外卖、求职招聘、在线旅游和生活服务五大独立运营的公司。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