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耕战建国(下)(第 3/4 页)
朱棣继承了朱元章的帝位,也继承了朱元章在《祖训》里定下的规矩。
他特地在《宗藩条例》之中加了一条,即要求历代藩国国王诸子,都必须进入新修大本堂进学。
这是因为所有藩国国王(亲王)的儿子,将来无一例外,皆会在年满十岁之后受封为郡王。
而这些郡王,在未来皆是各自封地上的最高统治者,必需要学习为君之道,掌握治理府县的方略。
他们的孩子需要前往位于藩国国都的宗学学堂进学。
因为对于藩国国王来说,这些郡王的孩子与藩国嫡系的血脉相对来讲比较近。
倘若将来藩国嫡系有变,也好从就近郡王一系选择新的王位继承人,如此新任国王才能从容不迫的执掌藩国大权,防止王室大权旁落。
关于这些涉及到帝位、王位传承稳定而延伸出来的一些规章制度,朱高煦没有办法与眼前的众王子明说。
只能等众王子年长以后,经历的事情多了,慢慢去领悟。
就算现在朱高煦说的再多,除了个别聪慧之人外,其他大多数人很难领悟。
所以他便开始与众人讲解“耕战建国”里的“战”。
“我早上带着你们挖地,让你们明白了使用铁锹的技巧可以省力。没有技巧,只靠蛮力,会事倍功半,而要想事半功倍,必须要懂得技巧。领兵打仗也一样,得会使用兵法。”
朱高煦端坐在讲桌后,俯视着众王子道:“历代兵法以《孙子兵法》为首要,还有姜太公的《六韬》也非常经典。那么,藩国建国之初,对外征战,虽与两军对敌类似,但是区别极大。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太子哥哥,我知道。”
朱孟烷举手道。
朱高煦点头道:“孟烷,你说说看。”
“太子哥哥,我认为海外之地,多是没有文明的蛮荒之地,那些土地上面虽然居住着许多人,可那些土人往往没有文明传承,多以部落存在,与努尔干地区的林中野人区别不大。”
朱孟烷起身说道:“因此,对待这些野人,藩国应该效法四叔皇帝陛下怀柔远人的政策,以吸纳土族,使其变成我们的人为主。但是,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当先以强大的武力震慑野人,然后再配合文明教化,化蛮夷为我大明子民。”
“说的好!”
朱高煦鼓掌道:“孟烷说出了皇爷爷当年改封诸藩于海外建国的精髓。”
他说到这里伸手示意朱孟烷就坐。
待朱孟烷坐下后,朱高煦却又接着道:“对土着作战,的确与两国之间争战不同,当以‘文化战争’为主,以武力征伐为辅。”
不等众王子发问,朱高煦当即解释道:“所谓‘文化战争’,即利用国野之制来变化土着人的思想,将土着野人改造成说汉话、写汉字、行汉礼的华夏人。”
“野人与不入户籍的贱民一样,不能在的藩国境内拥有土地或房产,其子女没有进入藩国境内学校进学的资格,没有进入藩国辖区内做工、经商、务农的资格,也没有参加科考做官或入伍从军的资格。”
“只有野人部落的酋长或村落的村长,或他们授权指定的野人,才有资格与藩国的国人进行贸易,或进入藩国境内的城镇游览与学习。”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