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周 屠龙(第 1/4 页)
114周一,上午九点整
招投标小组成员们不知所措,他们被封闭在宾馆里一周了,现在看来遥遥无期。表面上是分散方案和集中方案的分歧,方恩山和赵洪河的冲突,背后却是李玉玺的上位之争的暗中较量,幕后影影绰绰地闪着大小领导的身影,这是评委们没有料到的情形。
李玉玺没有退路,一切都安排就绪,惠康和永嘉集团吃下这个订单,大家各自吃肉啃骨头喝汤,擦擦嘴巴各自满足,自己就能坐上局长位置。相反,如果大家满怀兴致而来,却没有得到该得到的,便会作鸟兽散,局长位置肯定泡汤。李玉玺仍然有信心,只有赵洪河在折腾,方恩山和王锴站在自己这边,现在的关键是取得专家评委们的支持。想到这里,李玉玺客气地问候:“大家辛苦了,这里吃住条件怎么样?有意见尽管提出来,我们保证改进。”
即便吃住条件差,也不能在这种场合说,评委们纷纷赞好。李玉玺清清嗓子说:“上周招投标没有结论,大家都想把事情办好,这很正常嘛!我们共产党员不怕不同意见,什么都可以讲,什么都可以谈,真理越辩越明。你们说,对不对?”
赵洪河一言不发,专家评委点头如同鸡啄米:“是,是。”
李玉玺充满信心地掌握话语权:“争论的关键是分散还是集中,这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大家不要相信风言风语,信谣传谣,我们就事论事,把技术问题说清楚,谁先讲?王总,你开发的软件,你不先说谁敢说?”
王锴不敢再脚踩两只船,掂掂赵洪河,再量量李玉玺和方恩山,还是后者分量重些:“全国各省的系统都是分散的,我们软件也能解决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这是最稳妥的方案。”
李玉玺很满意,又问评委们:“你们的意见呢?”
规划设计院的林所长老成持重,滑头地装起糊涂:“分散集中各有利弊,要慎重啊,慎重。”
李玉玺懒得和他生气,点起赵洪河的名:“洪河,你的意见呢?”
赵洪河为王锴那段话生闷气,也不想多说:“我还是坚持集中方案。”
“这样吧,我们意见都说了,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大家举手表决吧。”李玉玺无意过多辩论,要强行闯关。果然,举手表决毫无悬念,方恩山和王锴支持分散方案,评委毫无例外跟着举手,赵洪河孤掌难鸣。
骆伽和周锐不见刘树新心里就没底儿,一早坐在办公室中,苦口婆心劝说赵洪河,他频频摇头,骆伽想起夏冰的方法问:您有什么顾虑吗?”
“李局长主管,刘书记便不好插手。”赵洪河确实有顾虑。
这绝不是真正原因,骆伽不辩解,继续问:“您还有其他顾虑吗?”赵洪河抬起头来,果然不纠缠那个借口:“我如果带你们去,就不能为你们说话了。”
“赵队长,我自己去敲门。”骆伽掌握了屠龙术,跃跃欲试。
刘书记从来不见厂家,赵洪河脸色一变:“你就这么去敲门?找死!”
骆伽笑了,站起来为茶壶中满热水:“这壶茶水如果凉了,您就别等着我。”
骆伽就要硬闯刘树新办公室,是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又没有把握。她一向信心满满,现在却双手冰凉,伸进周锐掌中,像棉花团一样温软起来说:“抱抱我。“周锐把她揽进怀中,贴着她冰凉的脸蛋:“没关系的,不管输赢,我们不是很开心吗?”
骆伽挣脱出来,敲着周锐的肩膀:“只准赢,不许输,走,我们去见刘书记。”
走廊空无一人,办公室大门虚掩,骆伽轻敲几下,请问,刘书记在吗?
“请进。”一个响亮的男声从屋内传出。他们进入办公室,办公室内大得可以打保龄球,刘树新坐在书柜和窗台的拐角,出人意料地年轻,没有李玉玺的江湖气、霸气和居高临下,却有一股书卷气息,又多了一份儒雅和严肃。
骆伽双手递上名片:“刘书记,您好。”
刘树新眼角扫一眼名片,向沙发上一靠,就把她晾在一边儿:“你是?”
骆伽第一次遇到连名片都不接的客户,尴尬地将名片放在桌子上,自我介绍:“我是捷科公司的骆伽,向您汇报智能交通的事情。”
刘树新一指门外:“这个项目是信息中心牵头,交警支队和计划财务处共同参与,找他们吧。”
骆伽不退却,坚持说:“这次是专程来拜访您的。”
刘树新拒绝地很坚决:“我马上开会,没时间。”
两人短短时间,你来我往,几乎是电光火石之间,骆伽偏不肯让步,刘树新一点儿机会都不给,皱起眉头,有了不耐烦的神情。双方理智都被情绪绑架,弄不好,刘树新又要呼唤保安,周锐走上半步,挡在骆伽和刘树新之间,将对峙的格局改变过来:“刘书记,我们就占用您三分钟的时间,可以吗?”
刘树新坐回座位,把闹钟向周锐面前一推:“好,就给你们三分钟。”靠回沙发,摆出一副看你三分钟能说出什么来的架势。周锐退回沙发,距离刘树新五六米之外,又低又矮,气势上落了下风,他右手垂在茶几下握住骆伽,不让她乱戳痛点:“刘书记,在‘十五’期间,北京市道路交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道路都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城市快速路网由二环、三环、四环和五环以及十五条快速联络线组成,道路总规划里程约三百八十公里……”
这番带有恭维兴致的话并没有打动刘树新,他手放在闹钟上说:“这些你就不用说了,我比你还熟。”他确实常在各种会议上,念这些数据,他又指指闹钟,半分钟了。
骆伽要去戳罚款流失的痛点,推开周锐使用顾问式销售:“刘书记,您去年交通罚款是多少?”
刘树新好奇地皱起眉头,他虽然不知道摧龙八式,却阅人无数,一眼看出骆伽要兜圈子把自己绕进去,呵呵笑着说:“你别绕弯,有什么话直说。”
他不上套,骆伽扁扁嘴角,正要继续戳痛点,被周锐周锐紧紧按住,他话音转折:“北京交通虽然发展迅速,然而路修一尺,车堵一丈!在建国初期,北京只有机动车两千三百辆,到一九九七年二月,将近五十年时间,机动车数量突破一百万辆。当时预计在二〇一〇年将突破二百万辆,但是今天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北京干道高峰期的车速降至每小时十二公里,有的道路机动车时速还不到每小时七公里。二〇〇八年,将要在北京召开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北京的交通怎么办?”
刘树新看看闹钟,这些问题他不是不知道,他正在犹豫的时刻,周锐把几个痛点排山倒海压下来:“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有五个发现,第一,交通拥堵成为北京城市管理中顽疾,百姓抱怨、媒体追踪;第二,恶性交通事故频发,司机在夜间和无人值守的路口超速和闯红灯,去年造成六十五起恶性交通事故,造成八十六人死亡,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三,交通罚款流失,即便交警都有罚款指标,仍有百分之九十二的罚款没有被发现,造成严重流失;第四,交警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用于监控路面,他们呼吸污染的空气,夏天暴热,冬日酷寒,身体处于极度恶劣的环境中,严重削弱了交通队伍;第五,去年全市发生五百多起交通肇事,至今仍有三百多起没有破案。”
这番话打得刘树新措手不及,骆伽是一个个地去戳痛点,周锐却把五个痛点同时抛出,只要有一个击中,便能奏效。骆伽顿悟,这才是雷励行故事的含义,刘树新果然被这些问题打动,为周锐奉上高帽:“哦,捷科是世界顶尖的跨国公司,想必有对策吧?”
骆伽肯定要转上一圈才会说出,至少也要先砍对手三刀,周锐向来直来直去,毫不客套地用重火力扫射:“捷科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咨询公司,全球数千顾问,研究并致力于帮助客户解决交通运输领域的问题。针对北京市的交通现状,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便能够全面完整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架设于路口的数千自动感应摄像头,替代交警不分昼夜地监控各个路口的交通状况,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监控范围内,违章次数可以减少百分之三十,缓解因为司机违章造成的拥堵。第二,自动感应摄像头替代交警,二十四小时监控路面,避免闯红灯和高速驾驶行为,将恶性交通事故减少百分之五十。第三,北京现在拥有二百三十万辆汽车,假定每年每辆车发现十次违章,每次罚款两百元,每年罚款额约为四十六亿元,与去年的七亿元相比,可以避免三十九亿元的罚款流失。第四,全市去年发生五百六十起交通肇事,至今仍有三百五十二起没有破获。架设自动感应摄像头,拍摄和追踪逃逸车辆,并在全市信息系统中检索和查询,可以将交通逃逸的比例降低百分之八十,并将目前百分之四十的抓获比例,提到到百分之九十。第五,智能交通系统替代交警监控路面状况,将广大交警暴露在污染环境的工作时间减少百分之五十,保护交警队伍的身体健康。”
时间早已超过了三分钟,刘树新却再也不看闹钟,寻思着周锐带来的价值。骆伽善于在倾听中发现心中的秘密,打开小雷达,寻找刘树新的顾虑:“刘书记,我们争取见您一面,是因为智能交通的招投标到了关键时候,您如果有任何顾虑,请告诉我。”
刘树新心中充满顾虑,这个项目绝不像表面那么简单,李玉玺夺取大位之心昭然若揭,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暗箱操作,没有合法的竞争。刘树新不知该怎么应对,卖官鬻爵都沉在水面之下,即便有了真凭实据,也难以拿出来示人。这个项目是李玉玺分管,把赵洪河派进招投标小组,成为内线,已经是很大的努力,刘树新无法说出顾虑,看着骆伽不发一言。
骆伽已经从一个未通世事的小女孩,掌握阅读人心的能力,看出他的迟疑,猜到他心中必有不想说的秘密,再次坚持:“局长,不管什么原因,请您告诉我。”
“那不是我分管的范围。”刘树新解释,这是巨大让步。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