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梦的解析与应用3(第 3/4 页)
催眠对心理失调所引起的生理症状有非常好的效果,只要运用催眠帮助病人从心理障碍释放出来,就能使生理疾病痊愈。
根据医学界的研究报告,催眠对于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高血压、偏头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帮助患者止痛
有些人由于对麻醉药物敏感,不能使用药物麻醉,这时候,催眠是值得考虑的方法。
在美国的妇产科、牙科,有许多催眠止痛的成功案例。
催眠的确可以提高我们的忍耐疼痛的能力。
在深度催眠中,催眠师可以用针去刺受术者的手腿,而对方毫无感觉。
其实,痛不痛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发现!我们的感觉,其实是由我们的看法来决定的,我们的心灵具有惊人的神奇力量!
3.治疗失眠
许多失眠的人,越想睡着,反而越睡不着。
催眠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达到身体与心理的放松,自然而然就睡着了。
有些人习惯吃安眠药来帮助入睡,但是,大家都知道,安眠药虽然可以使人入睡,可是并不能睡得很熟很沉,往往睡了很久,第二天醒来以后还是有睡不饱的感觉。
而使用催眠来帮助睡眠,可以说是毫无副作用,而且效果是最好的。
4.帮助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催眠后暗示的技巧,将一些正面的信念输入当事人的潜意识里,例如在催眠中告诉他:以后,当你闻到香烟的味道,你会感觉到这种味道很臭,你一点儿也不会想把它吸到你的肺里……
或者,对想减肥的人,我们可以在催眠中告诉他:从今天起,你会开始喜欢吃天然健康的食物,你将会每天做运动,来燃烧掉你体内多余的脂肪,当你已经吃了足够身体所需的食物时,你会非常敏锐地不再想吃东西了。
5.提高记忆力
有一个实验报告,有一次,在催眠状态下,让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背诵整部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在催眠状态中,他背出来了。
催眠师指示他,等他醒过来之后,他会忘记,果然,他醒过来以后,一个字也不记得了。
可是,过了一个礼拜,再催眠他,他又可以在催眠中一字不漏地把整部戏剧又背诵出来。
6.增强自信,勇敢面对考验
例如,我们可以对业务员催眠,告诉他:你可以从业务活动中感受到许多乐趣。
不管你遇到哪一种客户,你都能够应付得很好。
你这个月的业绩一定可以突破两百万!这样,对他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7.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
催眠可以帮助我们放松,不再被压力、焦虑、悲伤、挫折感等各种负面情绪所影响。
只要身体一放松,你就会觉得心里也跟着放松,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大多数的人都很容易忽略掉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的重要性。
如果你常常让身体很放松很放松,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即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
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梦为何会从记忆中悄悄溜走
有人总说自己睡眠很好,从来不做梦,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将自己的梦境遗忘了。
为什么有些人几乎每天早上醒来都记得他所做的梦,而其他一些人则自称一月、一年只记住一次,甚至从未记住过他们的梦?
据研究表明,人们在每晚正常睡觉时,经历的快速眼动周期(做梦周期)的次数并无不同,因而“没有梦的人”同“有梦的人”在实验中被唤醒时几乎有一样多的梦,即梦的活动方面的明显、广泛的差别比梦的频率方面的差别要大得多。
常常有人以为醒得晚的人,比那些通常被一种突然刺激如闹钟唤醒的人更能回忆起梦。
事实上正相反:被大声吵闹突然唤醒比被柔和的哨声慢慢唤醒会产生更多的回忆,这表明,在睡着和完全醒来这段时间中,梦很快地消失掉了。
因此,被突然叫醒的人比其他慢慢醒来的人更容易抓住梦。
有人认为,梦的回忆与忘却是由梦者熟睡的程度或醒来方式来区别的,但是一个更确切的说法是,这是梦者个性心理学特征的不同表现。
根据研究,不善忆梦者在梦中的每秒快速眼动数目要比善忆梦者更多,这表明不善忆梦的人做的梦更加活跃。
但是他们的梦却从记忆中溜走了。
这其实是因为,不能回忆起梦的人只是不愿记起他们的梦,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习惯避免或拒绝不愉快的经验和忧虑。
根据心理测试的数据显示,不能回忆起梦的人,总的来说比能回忆起梦的人更受抑制、更守规矩、更善于自我控制;而能够回忆起梦的人,往往对生活更加忧虑,更容易表现出常见的急躁和不安等感情扰乱。
愿不愿正视生活的这种特征,被称为自我觉知(它显示了对人生内在、主观方面的兴趣)。
它就是善忆者和不善忆梦者之间的关键区别。
荣格曾对人的性格进行两种分类,外向型性格的人更多地参与外部世界,较少关心内在生活。
内向型性格的人精力主要是指向内部的。
而梦的回忆的高低是与做梦者各自性格的外向化和内在化的程度紧密相连的。
不能回忆起梦的人“抑制”他们的梦,即他们“有意地”把所有对梦的记忆从有意识的知觉中驱赶出去,因为它们包含了烦恼的思想和愿望。
人潜意识中的性愿望和进攻性愿望,在清醒时的生活中无法直接表现出来,因为这些欲望与自我设定的道德规范相悖,因此它们只能在梦中寻求替代性的满足。
在梦里,抑制机制普遍而自动地伪装这些不能接受的愿望,以致我们从不觉察它们。
然而有时候这种伪装非常浅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使用抑制来驱散所有梦的记忆。
从这种意义上理解,不能回忆起梦的人比能够回忆起梦的人更加受抑制。
他们比起那些利用梦来达到进一步成长和自我认识的、更勇敢的同伴来,会更多地忘却那导致焦虑的梦生活。
许多不能回忆起梦的人甚至记不住被伪装的梦的原因是,他们害怕深藏的恐惧通过解释的方法被揭示出来。
当潜意识不想展现某些人格时,它就会通过梦的抑制表现出来。
梦的抑制会发生在醒来之前,或者就在醒来的一瞬间,从而导致这个梦完全被忘掉或者仅仅留下乏味的碎片。
弗洛伊德曾发现他的许多病人在诊所里细述一个梦时会突然停顿,然后回忆起先前忘却的一部分梦境。
他认为这些被忘却的片断比能记住的部分更为重要。
他写道:“常常是当一个病人叙述一个梦时,一些片断完全被忘却了,而忘却的部分却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它会被忘却。”
弗洛伊德相信一定程度的压抑会使梦从记忆中消失,但是实际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
因为忘却梦的趋势几乎不可能抵制,即使是那些开放意识和自我意识极强的人也做不到。
即使梦在醒来时被暂时地记起了,但是一旦这个人开始打瞌睡,这个梦马上又消失了。
虽然快速眼动阶段的证据表明,在一夜中的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里,一般人会做四、五个梦。
但即使是最爱做梦的人,在第二天的早上也无法回忆起四、五个梦。
事实上这个证据表明,绝大多数的梦从来都不能被记住,只是仅仅留下一些片断而已。
这种梦的忘却应该与大脑的生理机制也有一定关系。
证据表明,每次的快速眼动活动都不会持续很长,以致能构成一个强烈的梦记忆痕迹,延续到快速眼动阶段结束之后。
梦从忘记中溜走的步骤,先是变成碎片,后来完全消失。
当一个梦者从快速眼动阶段被唤醒时,他几乎总能报告出一个生动的梦。
如果他在该阶段结束后五分钟被唤醒,就仅能抓住梦的一些片断。
如果过了十分钟被唤醒,梦几乎完全被忘掉了。
仅仅依据报告一个梦的话语的数量,就可以见到一种直接的、戏剧性的递减倾向。
因此,很明显,除非梦者在快速眼动阶段被唤醒,否则他很可能忘却在此阶段有过的心理内容。
许多日常的回忆可能得自夜间最后一个快速眼动阶段中自发醒来之时,由于我们一般夜间醒来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一个自然的忘却过程就发生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在临睡前给人的暗示常常会以某种神秘的方式发生作用。
例如,人们几乎总是能在没有闹钟帮助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醒来,只要给自己下达了这样的指令。
在一个更广泛的环境中,任何经过心理治疗的人都知道,如果梦者本身希望记住梦境,梦的回忆便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是通过与导致梦的记忆溜走的自然的生理过程的斗争来激发梦的回忆。
这种生理斗争,有时也有利于导致压抑的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的斗争。
总之,如果你愿意,可以挽留住梦的脚步,虽然,无法将其完全留住。
如何运用催眠法解梦
催眠是以催眠术诱使人的意识处于恍惚状态下的一种现象,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人面部表情与人的睡眠状态时的表情类似,可出现暗示性的梦幻觉或梦幻想。
催眠状态由于更能接近人类精神恍惚状态,意识显然存在,但自发的意识活动几乎全无,处于万念俱空的心境中,使之对任何暗示都不会感到矛盾,会不加批判地接受,而在清醒状态情况下的人则会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暗示都带有批判色彩地接受。
与睡眠不同的是,在催眠状态下的人的意识并没有完全消失。
他能听懂并接受施术者的暗示,而且当施术者在他处于中浅度的催眠状态向他提问时,他能“迷迷糊糊”地准确回答问题;最后是在不加暗示诱导时,他的听觉、温觉、痛觉等感觉都不会出现反常现象。
在催眠实验研究中,人们发现能使人产生催眠作用的大脑主要是右脑,而人的右脑中恰恰是产生梦境的发源地。
利用催眠术,可以将正常人导入深度催眠状态。
这时,给对方一个暗示,他马上就能呈现出做梦样的心理活动,甚至比做梦时的表现更生动。
他不但有表情,会哭或笑,而且会配合各种行动和符合理性的语言,一问一答地进行着“梦”——催眠梦。
催眠术能让人真正地做到“白日梦”。
这个梦从精神分析的观点去看,显然具有象征性意义。
因为,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意志力减弱,监督和防范意识也被减弱了,人们在催眠状态下失去自我批判能力,潜意识的东西当然会溜出来,而表现于被催眠者当时的行为和语言之中,这是与催眠梦的差别。
熟睡时,潜意识的愿望出现在梦境里,而能由做梦者讲出来,让分析家们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催眠梦则不然,它能被施术者直接观察到和听到。
催眠术能使人退行,受术者梦游着退行到幼儿时期,这时他做着孩提时的梦,将当时的经验再现出来。
这一点在精神分析看来尤为重要,但每个人不太可能都在睡眠梦中重现幼时的经历。
当然幼时的感受会出现在每个人的梦里,只是它早已伪装过了。
而利用催眠术退行所得来的知识却不同。
它能发挥出超常的记忆力,而将觉醒时被意识认为早已遗忘的事情和感受重新回忆起来,在催眠状态下梦游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找到了心理矛盾,自然可以通过暗示在患者觉醒以后也能意识到当时的感受,这样一来病症也就没有了。
催眠梦是直观的,一目了然于医者面前,重现着往日的经历。
它没有伪装,将潜意识的东西直接暴露于我们面前。
当然,有时候来源于意识的抗拒作用相当巨大,所以催眠梦往往以象征性意义展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有结果,但不论怎样,催眠梦比从睡眠梦得来的知识更深,也更容易让医者接触到他的过去,起码治疗时间会大大缩短。
实施催眠解梦需要哪6个步骤
用催眠的方式解梦,需要解梦者让梦者完全信任,并令他进入睡眠状态。
那么,需要哪些步骤呢?
以下列举一些,以做读者的参考。
1.询问解疑
了解被催眠者的动机与需求,询问他对催眠既有的看法,答他有关催眠的疑惑,确定他知道等一下催眠时哪些事情会发生而没有不合理的期待。
很多时候,催眠师可能要花点时间做个催眠简介,因为大多数人对催眠的了解很少,这很少的了解中又大部分是误解。
2.诱导阶段
催眠师运用语言引导,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
一般而言,常用的诱导技巧有眼睛凝视法、渐进放松法、想象引导、数数法、手臂上浮法等。
3.深化阶段
深化即是在诱导放松的过程中进一步入静。
这时,可以提醒被催眠者在脑海中重复回忆某句话或某物,或者想象着某种可以使自己大脑平静下来的场面。
比如,被催眠者想象着自己处在一个充满人群或商店的大厅中,随即踏上升降梯,飘飘然来到另一个四周安静无人、光线柔和的地方,仿佛这里除了自己以外再无别人,在这里,身体一会儿漂浮,一会儿下沉,直到达到理想的深度。
或者,被催眠者想象自己沐浴在毛毛细雨之中,雨珠轻轻地从自己头上往下淋,身体逐渐漂浮起来,若有若无,好似进入美妙的仙境。
4.指令
指令也就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不断地重复某一字句,或者,告诫被催眠者平时意欲去做而又难以做到的事。
比如,被催眠者想减肥,想使自己达到理想的体形和体重,这时,你可以指令被催眠者想象自己站在一面大镜子前,在镜子里,可以见到自己焕然一新的、十分理想的形象,你不断地向被催眠者加重语气:“如果我达到了那种理想的体重,会显得更精神、更美丽。
一旦我体内的营养够了之后,我就不会再有饥饿感,不再多吃东西了。
这样,我就会保持美好的体形和充沛的精力……”然后让其对梦境进行回忆和叙述。
通过提问,对梦境进行解析。
5.苏醒
苏醒就是从恍惚中复苏过来。
尽管一般人从恍惚中复苏过来不会太困难,但专家们还是告诫人们,在催眠一开始时,就应想好怎样复苏。
可用磁带作催眠、指令、复苏,或者事先准备好一个闹钟或定时器之类的东西,以免进入“沉睡”。
还可以采用自我复苏的方法,心里想着:当我慢慢地从一数到五时,我便会从恍惚中苏醒过来。
数一时,我身上的肌肉开始复苏,和清醒时一样;数二时,我就能听到四周的声音;数三时,我的头可以渐渐抬起;数四时,我的头脑越来越清醒;数五时,我便可以睁开双眼,复苏如初了。
6.恢复清醒状态
当催眠师完成了一次施术活动后,一项必须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将被催眠者由催眠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中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无论被催眠者到达何种程度的催眠状态,或者甚至是乍看上去几乎没有进入催眠状态,恢复清醒状态这一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使被催眠者恢复到清醒状态之前,必须将所有的在施术过程中下达的暗示解除(催眠后暗示除外)。
例如,催眠师若在催眠过程中下达了被催眠者的手臂失去痛觉的暗示,而又不解除,那就会给被催眠者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是不必要的痛苦。
在被催眠者清醒以后,有些人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头痛、恶心的感觉,甚至极少数人还会有一些抑郁等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这些感觉很快就会消失。
如一段时间后仍不能消失,催眠师可再度将其导入催眠状态,对上述症状予以解除。
在被催眠者清醒以后,催眠师与被催眠者的谈话中应以下面暗示为主,即暗示被催眠者各方面感觉都很好,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情况。
即使有,也会很快消失。
若因催眠师本身自信心不强,反复问被催眠者:“你真的醒了吗·头痛吗·”这种带有高度消极暗示性质的发问,反而会诱发被催眠者的种种不安、恐惧的心理。
催眠解梦的3种状态分别是什么?
从进入催眠的深浅程度看,催眠有浅度催眠、中度催眠和深度催眠三种状态。
一个完整的催眠通常要经历从浅度催眠到中度催眠,再到深度催眠的过程。
但在实践中,有的催眠过程可能只停留在浅度催眠状态,也有的催眠过程可能经历从浅度催眠到中度催眠的状态,还有的催眠过程则依次从浅度催眠、中度催眠到深度催眠一一经历。
浅度催眠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发呆”、“走神”等,儿童“发呆”如不被惊醒而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有时容易进入睡眠。
成人“发呆”到一定的时间,即使没有其他刺激原因,一般都能自然觉醒。
浅度催眠状态的主要特征是运动支配。
在这一阶段,催眠师可自由支配被催眠者的肌肉运动。
如被催眠者坐在椅子上,两手放于膝盖上,催眠师暗示道:“你的手将慢慢从膝盖上滑下去。”
被催眠者往往会依言而行。
浅度催眠状态中的被催眠者虽然肌肉、动作被控制,但他们仍保持着较高的认识能力与判断能力。
从记忆方面来讲,即使催眠师让被催眠者全部忘记催眠过程,但被催眠者仍能回忆起被催眠师的情境和感受。
在浅度催眠状态中最突出、最典型的表现是观念运动,这是经由催眠师的暗示诱导,被催眠者在观念上的运动引起实际上的运动。
这种实际上的运动又进一步加强了原来的观念运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