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五卷 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2)(第 3/4 页)

    这部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道”。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都由“道”转化和生成。

    老子的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源头之一,一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国人。

    孔子为什么自称“丧家犬”?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郑国,跟弟子走散了,就一个人站在东门外等候。

    有个郑国人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前额长得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腰部以下又比禹要短三寸。

    又瘦又疲惫像只无家可归的狗。”

    子贡把原话告诉给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说成这副模样也没什么。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倒是说得对呀!说得对呀!”

    后来,唐宋一些著名的文人如杜甫、苏轼、黄庭坚都曾以“丧家之狗”自嘲。

    豫让为何两次行刺赵襄子?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在智伯瑶手下做事,智伯瑶非常看重他。

    赵襄子联合韩、魏消灭了智伯瑶后,豫让下定决心要为智伯瑶报仇。

    于是,豫让改变姓名,混进宫廷,企图找机会刺杀赵襄子。

    由于赵襄子警觉,豫让被发现了,赵襄子把他抓了起来。

    经审问,赵襄子认为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义士,便将他释放了。

    豫让并不死心,为了改变相貌和声音,他在全身涂抹上油漆,又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了自己的声音,乔装成乞丐,等待机会报仇。

    一天,豫让打听到赵襄子出行会经过赤桥,就事先埋伏在桥下,准备刺杀他。

    赵襄子路过赤桥时,胯下的马突然惊跳起来,埋伏在桥下的豫让被卫士抓了起来。

    虽然豫让改变了容貌和声音,但赵襄子还是认出了他。

    赵襄子说:“我上次放了你,这次不能再放你了。”

    豫让突然放声大哭,赵襄子以为他怕死,可豫让却说:“我不是怕死,只是想到我死以后,再也没有人能替智伯瑶报仇了。”

    赵襄子听了非常感动,就解下佩剑说:“我不想动手杀你,你自尽吧。”

    豫让接过剑,请求说:“我两次行刺都没有成功,对不起我的主人。

    如果您能脱下外衣让我砍几剑,借以寄托我为主人报仇的真心,那我死也瞑目了。”

    赵襄子非常赞赏豫让的气节,当即脱下锦袍递给豫让。

    豫让把锦袍挂在柱子上,猛砍三剑,叫道:“智伯瑶,我到九泉之下来见你了!”

    说完,豫让便挥剑自杀了。

    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城的?

    西门豹是战国时魏国著名的政治家,他聪明能干,深得魏文侯的信任。

    魏国的邺城(在今河北)是个军事要镇,魏文侯任命西门豹为邺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

    西门豹到邺城上任,见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把当地父老请来,询问原因,父老们告诉他:每年夏天,漳河都要发大水。

    巫婆说是主管漳河的水神河伯每年要娶一位漂亮姑娘,他就保佑人们风调雨顺,不然就兴风作浪。

    所以每到巫婆挑女人时,穷人们都带着家人远走他乡。

    西门豹明白了,他想了个办法。

    到给河伯送媳妇那天,西门豹也来了,他对巫婆说:“这个女孩不漂亮,你去跟河伯说,过两天再给他送一个漂亮的来。”

    就命令士兵把巫婆扔到河里去了。

    过了一会儿,又让士兵把巫婆的大弟子和另外两个弟子扔到河里去了。

    接着把几个乡绅也扔到河里去了。

    剩下的官吏赶紧磕头求饶,表示再也不敢搞迷信害人了。

    周围的人起初感到很吃惊,后来看到一个个作恶多端的人都淹死了,心里别提多痛快了,他们非常佩服西门豹。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

    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

    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

    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

    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

    战国七雄具体是哪七个国家?

    春秋末期,中原大国晋国也日渐衰落。

    晋的权力由栾、解、赵、魏、韩、智六家大夫把持,后来只剩韩、赵、魏、智四家,四家中智伯瑶势力最大,野心也最大。

    智伯瑶打算下一步侵占韩、赵、魏三家的土地,于是把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人请到家中,设宴款待。

    席间,智伯瑶对三人说:“为了重振晋国雄风,我主张每家献出一百里土地和相应的户口交国君掌管。”

    韩康子害怕智伯瑶的势力,首先表示赞同;魏桓子心里不愿意,但也不得不表态,也把百里土地和九千家户口交给智家。

    智伯瑶见赵襄子一言不发,便用言语威胁他。

    赵襄子性格耿直,看智伯瑶贪婪的样子,非常气愤,便说:“土地是祖宗遗产,要送给别人,我实在不敢作主。”

    智伯瑶听罢立刻翻脸,智、赵席上争吵不休,赵襄子一甩袖子走了。

    智立刻决定讨伐,并亲自带兵马为中军,让韩为右军、魏为左军,三军直奔赵城。

    赵襄子寡不敌众,边战边退,退到晋阳(今山西太原)闭关固守。

    整整打了两年的仗,智军就是攻不下赵城,智伯瑶就筑坝放水冲淹晋阳城。

    大水淹进晋阳城以后,赵襄子焦虑不安,愁眉不展,就与谋士张孟谈探讨对策。

    张孟谈分析说:“我看韩、魏把土地割让给智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我们何不派人游说,把韩、魏争取过来,请他们帮我们一起对付霸道的智伯瑶。”

    赵襄子就派张孟谈连夜出城,直奔韩、魏两营。

    韩、魏二大夫正担忧自己的前途,经张一说,都赞同合力对付智伯瑶。

    于是,韩、赵、魏三家全歼了智家军,并乘势瓜分了晋国土地。

    公元前403年,三家派使者去见周天子,要求晋封他们为诸侯。

    周天子见木已成舟,就顺水推舟,正式晋封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三人为诸侯。

    从此以后,韩、赵、魏与秦、楚、燕、齐四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李悝是怎样进行改革的?

    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在政治上采取了一套对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的政策和措施。

    “尽地力之教”鼓励自由开辟耕地,勤劳耕作,发展小农经济,增加生产。

    “平籴法”是把好年收成分为上中下三等,坏年收成也分成上中下三等,好年成由官府按等级出钱籴进一定数量的余粮,此即后世专制王朝的“均输”、“常平仓”等法的先河。

    李悝在政治上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和“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政策。

    军事上,创立了常备“武卒”制度,使国家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

    李悝在全面改革的同时,不断广泛收集春秋末期以来各国的法律条文。

    在这个基础上,李悝编著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用法律形式把地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下来。

    从李悝改革开始,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的革新逐渐进入更深入、更广泛的层面。

    吴起为什么亲手杀妻?

    卫国人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

    《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原是一个市井无无赖,横行乡里。

    为此,常被母亲责骂。

    一次,母亲骂吴起时,他猛咬自己的手臂,鲜血直流,还发誓说:如果这辈子当不上大官,就决不再来见母亲。

    母亲哭着留他,吴起却头也不回地出了卫城大门。

    吴起来到了鲁国,在孔子的弟子曾参的门下学习,非常刻苦。

    曾经在齐国担任大夫的田居非常赏识好学不倦的吴起,把自己的的女儿嫁给了他。

    吴起在曾参那儿整整学习了一年,曾参问他:“你已经出来这么久了,为何一直不去看望母亲?”

    吴起说:“我与母亲有誓约,不取高官厚禄,这辈子不入卫城。”

    曾参心里对这个弟子产生了厌恶。

    时隔不久,卫国有人捎信说吴起的母亲去世了。

    吴起闻听后,只是仰天大嚎了三声,然后立即擦干眼泪继续读书。

    见此情景,曾参大怒,冲吴起嚷道:“你母亲死了不回去奔丧,可见你是个忘本之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剑名不奈何 主角姜栀商池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顶级猎食者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是心跳说谎 女配没有求生欲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看鸟吗哥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逞骄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日夜妄想 燕云赵婉莹穿越小说 嘘,国王在冬眠 你老婆掉了 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