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篇 第二十章 职场与社交--加油你就是杜拉拉(第 3/4 页)
虽然有人或许会说,只不过是无法决定自己想吃什么,怎么会被人认为优柔寡断?
根本就是小事一桩!但若换个角度来看,就因为是小事,才必须更加注意!
倘若我们要做一个与自己或公司未来命运有关的重大决定时,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决定。
就算看似立刻决定,那也是由于他平时就已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早就胸有成竹。
不过对于决定自己要吃什么,相信任何人都应该能在短时间内决定。
若连吃什么这种决定都要想来想去,则别人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若让他决定一件比吃什么更难、更重大的问题时,他的表现又将如何!
你有记事本吗?
--记事本的秘密
与人约定下次见面时间时先翻看一下记事本,再确定时间,可给对方留下很周密的印象。
与人约定时间时,对方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表示什么时间都可以,而另一种则表示要翻一翻记事本,看看哪个时间可以。
排除一些特殊的情况之外,对于前者人们可能会有“无能”的感觉,对于后者则会留下工作能力很强的印象。
这是由于一般人通常都很忙的缘故。
而随时都有空,给人的感觉是很闲,很闲又会让人联想到无所事事,能力不强。
事实上,有些推销员就算知道自己某一天有空,在与人约定时间时,也会掏出记事本装作要确定自己那天是否有空,以使对方留下他能力很强的印象。
另外,边看记事本边约定时间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对方留下做事谨慎,不会到时忘了约会的好印象。
此外,故意让人看看写满预定行程的记事本,可让别人留下能力很强的印象。
有时无意间看到了别人写满预定行程的记事本,往往会被它吓一跳,并且立刻会产生这个人工作能力一定很强的印象。
这也是一种忙就是能力强的直觉反应。
同样的,当我们看到写满姓名、电话及住址的记事本时,也会很自然地产生这个人交际一定很广的印象。
利用这种心理,我们可以给人留下我们工作能力很强的印象。
虽然有点做作,但效果往往很好。
如何提高说服力?
--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
他们的年龄、嗜好、职业与社会地位都不尽相同。
其中最能让人留下好印象的,是那些与你说话时直视你眼睛的人!
谈话时相互凝视对方,对双方来说都会产生紧张感,因此我们会因为在潜意识中想逃避这种紧张,无意中将视线飘离对方的眼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搭乘电梯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注视电梯的天花板或地板,避免彼此目光的接触。
因此,我们若能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相对地,就会让对方留下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好印象!相反,若我们逃避对方的视线说话,则往往会让对方留下自信心不足的印象,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
许多人都有眼睛看着下方说话的习惯。
这种表现往往会让对方留下非常软弱的印象,对当事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
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虽然会有少许的紧张感,但仍应养成注视对方眼睛说话的习惯。
尤其要说服对方时,这一点绝对必要。
因为注视对方的眼睛说话,正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压力及信心,同时也是提高说服力的最有效方法!
如何缩短与下属间的距离?
--强调共同的目标
以前有一部电影,剧中有位老谋深算的公司经理计划利用现任职位上的客户资源开办一家新公司赚笔大钱。
于是他找了两名以前的手下,共商创业的事。
后来他发现若只有他们三个人,人数太少,将很难成功。
于是他要他的手下另外再找七个人,以便组成十个人的创业团队。
他的手下顺利地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人手。
但这位经理却发现,他与这七个新伙伴根本就不认识。
他们是否值得信任实在是一个大问题。
于是他想到了每晚分别与一个新伙伴共进晚餐的好办法。
席间他除了交待各人所负的任务之外,还郑重地向他们表示“我也跟你们一样需要钱”!
结果由于彼此有了共同的目标,这个计划最后终于成功了。
事实上像上述例子中这样沟通彼此间共同的目标,往往可以迅速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这就和一旦发生战争,国民间的感情就会迅速地拉近的道理是一致的。
我们若能将这一技巧应用到工作上,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例如,定期开会,与员工下属理清公司的理念与发展方向等等。
如何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赞美与夸赞
若想让对方觉得我们关心他,就该夸赞他的各种潜力。
对于关心我们的人,除非他的关心会伤害到我们,否则对方的一切我们大都不会计较。
尤其是当对方关心与我们自尊心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对他产生好感。
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与自尊心有关的问题呢?
其实,夸赞对方的各种潜力,就是很好的方法。
例如,与其说“你的发型很好”,不如说“若再剪短一点会更可爱!”
这样说,对方就会觉得你真正地关心他,自然会对你留下好印象。
此外,赞美对方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也可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就算再差劲的人,也会有一两处值得赞美的优点。
例如,一个人或许没有什么优点,但玩台球的技术却很高明,或者酒量非常好等都可以加以利用。
有的人很在意自己的这些小优点,有的人根本就不在意。
但无论如何别人赞美他,一定会使他感到高兴的。
有时锦上添花式的赞美,引不起对方太大的喜悦。
例如,对一位已被公认是很漂亮的女孩子说,你真漂亮,由于她平时已被夸赞惯了,所以很难让她觉得兴奋。
相反,若能找出对方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则往往可以使对方感到意外的喜悦。
如何利用幽默受人欢迎?
--幽默的能量
幽默是一种魅力,也是一种人格力量。
幽默所包含的特性是逗人快乐,所包含的能力是感受和表现有趣的人和事,制造愉悦的气氛。
对于个人而言,懂得幽默的人往往比不懂幽默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个秃头者,当别人称他“理发不用花钱,洗头不用汤”时,他当场变了脸,使一个原本比较轻松的环境变得紧张起来。
一位演讲的教授,也是一个秃头,他在自我介绍时说:“一位朋友称我聪明透顶,我含笑地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
’”然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头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外表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教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整个会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同样是秃头,同样容易受到别人的揶揄和嘲谑,为什么不同的人得到的却是别人不同的认可,其间的缘故就是没有幽默感。
演员葛优就曾对自己的光头发型作此调侃: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由此可见,幽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随和的个性,还显示了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上乘的幽默是鼓劲的维生素,是交际的润滑剂,是智慧的推进器。
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
幽默要在入情入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
生活中应用幽默,可缓解矛盾,调节情绪,促使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杜拉拉为什么能升职?
--女性职场宝典
一部充分表现了现代人职场生涯和个人生活的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火了,成为都市白领的职场宝典,主人公杜拉拉也成为众多年轻人模仿的对象。
当然,徐静蕾导演并主演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和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的热播也使得杜拉拉这个职业白领形象更深入人心。
生活中,成为比尔·盖茨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工作是为了谋生,而且希望谋得更好。
所以,杜拉拉从一个菜鸟到hr经理的蜕变过程,本来就是一部励志故事,当然你可以消遣地看这本纯属虚构的故事,但也可以把它当经验分享之类的职场实用手册来使用。
或许是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太需要励志了。
也许你干了很多活,可不招上司待见;没准你有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下属;或许你的平级争风吃醋不怀好意;又或者你的客户拽得像二五八万--而小说中的主人公杜拉拉很好地完成任务,并设法摆平了他们。
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
这本身就足以给当下压力大的职场女性打了一针兴奋剂,甚至网上有人说,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你也潜伏在办公室?
--余则成的潜伏之道
谍战片《潜伏》讲述了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在军统天津特务站与敌人明争暗斗的故事。
很多人都被余则成的不动声色的完成任务而惊叹,更对他的潜伏之道佩服五体投地。
从《潜伏》里的道理来看,它本身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
余则成的经历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他与其他的人物身上一起学习,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
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小心。
其实李涯也很聪明,但是每每被余则成揭了老底。
不小心的代价有时会很大,在《潜伏》中,那个人为了挽回自己的不小心,不让李涯识破余则成就是线人,他与李涯拼了命从楼上一起摔死。
同样,在职场上,也许不需要你多聪明地将事情办得特漂亮,但是不能不小心把事件办得糟糕透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