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上古史 2(第 4/4 页)
到了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之间,古希腊人遇到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三个作图问题。
1.三等分角问题: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
2.立方倍积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
3.化圆为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
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几何作图三大难题,它们在《几何原本》问世之前就提出了,随着几何知识的传播,后来便广泛留传于世。
《俄狄浦斯王》是谁的戏剧代表作?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
约公元前430—前426年首演。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古老的传说。
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自己却毫无所知。
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先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
王后伊俄卡斯忒在悲痛中自尽,俄狄浦斯自己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双眼,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
剧本热烈歌颂了俄狄浦斯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并对当时流行的命运观提出了怀疑。
在艺术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结构比较复杂,布局非常巧妙,被文学史家们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最早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是什么?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
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推广。
欧几里得为什么说几何无王者之路?
生活在亚历山大城的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是古希腊最享有盛名的数学家。
欧几里得以其所著的《几何原本》闻名于世。
关于他的生平,现代人知之甚少。
早年大概就学于雅典,深知柏拉图的学说。
公元前300年左右,在托勒密王(前364—前283)的邀请下,来到亚历山大,长期在那里工作。
他是一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对有志于数学之士,总是循循善诱。
但反对不肯刻苦钻研、投机取巧的作风,也反对狭隘实用观点。
据普罗克洛斯(约410—485)记载,托勒密王曾经问欧几里得,除了他的《几何原本》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学习几何的捷径。
欧几里得回答说:“几何无王者之路。”
意思是,在几何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
这句话后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学习箴言。
斯托贝乌斯(约500)记述了另一则故事,说一个学生才开始学第一个命题,就问欧几里得学了几何学之后将得到些什么。
欧几里得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
苏格拉底为何拒绝越狱?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
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
他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
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
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
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汁而死,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像他一样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为何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正义论?
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正义的哲学家。
可以说他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
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正义论是柏拉图《理想国》中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柏拉图的正义论让人诟病的地方是其中所蕴涵的极权主义思想,首先是城邦的政治权力为统治者和护卫者所垄断,虽然少数才智卓越的工匠等级的人也可能上升到统治阶层,但是如果你只是工匠身份的话,那么你是没有资格参加政治活动的,你只有服从命令的义务,这和现代民主政治中主权在民,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一定政治权利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其二,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章中提到过高贵的谎言,即让城邦的人们相信这样的传说,统治者身上天生搀有黄金,护卫者是白银,而农民工匠是铜铁。
后世的学者由此认为理想国中的行为是愚民政策。
比如波普尔就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猛烈抨击柏拉图的学说,认为柏拉图是极权主义政治的祖师爷。
波普尔发现柏拉图的正义学说与现代极权主义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在柏拉图的正义论中发现了一个极权主义的政治纲领,其要点是:一、严格的阶级区分,统治者是牧人,被统治者是畜群,二者必须严格区分;二、国家的命运就是统治阶级的命运,统治阶级的独特利益,就是国家的整体利益;三、统治阶级垄断军队;四、以持续的宣传造就和统一思想;五、国家要自给自足,即统治阶级必须控制经济。
古希腊的悲剧之父是谁?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被称为“悲剧之父”,约于公元前525年出生于阿提卡西部埃琉西斯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少年时期正是雅典贵族和平民激烈斗争的时期,是雅典由贵族统治向民主制过渡的时期,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不无影响。
公元前492年爆发了希波战争,埃斯库罗斯积极参加了抗击波斯的战争,参加过马拉松战役(前490)和萨拉弥斯战役(前480)。
公元前472年,埃斯库罗斯上演悲剧《波斯人》,描写波斯海军在萨拉弥斯海战中的覆没,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雅典的民主制度。
公元前470年左右,埃斯库罗斯应邀前往西西里,创作悲剧《埃特纳女子》,纪念该城的创建。
公元前468年,埃斯库罗斯在戏剧比赛中败给年轻的索福克勒斯,使他愤愤不平,认为是寡头派首领客蒙和他作对。
公元前476年,埃斯库罗斯上演悲剧《俄狄浦斯》三部曲,获头奖。
公元前458年,埃斯库罗斯重赴西西里,两年后在该岛南部的杰拉城去世。
关于埃斯库罗斯晚年离开雅典的原因说法不一。
有可能是政治性的,即在那时期民主势力的胜利和贵族权力的削弱使他难以接受。
埃斯库罗斯于公元前499年首次参加戏剧比赛,一生写过约70部剧本(一说约90部),生前得过13次奖,传世剧本7部,它们是:《乞援人》(约前490年,一说前463年)、《波斯人》(前472年,得头奖)、《七将攻特拜》(前467年,得头奖)、《普罗米修斯》(约前465年,一说前469年)、“奥瑞斯特斯”三部曲(前458年,得头奖)。
古希腊医圣是谁?
现代医学之父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极受推崇的医生和老师,后世尊为“现代医学之父”。
现在的医生在就业之前都要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来纪念这位古希腊医圣。
历史学家对希波克拉底的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在西元4世纪时生于希腊的科斯岛,大概在西元377年左右去世。
当时的人都相信疾病是恶魔邪灵作祟的结果,但是希波克拉底却不以为然。
他认为,疾病是由于体内四种体液失去平衡而造成的,这四种体液包括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希波克拉底相信,饮食不当是引起健康失调的元凶,由于饮食不当会导致体液滞留,所以他致力提倡以适当饮食和草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伊索寓言》有何特点?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
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
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
许多故事家喻户晓,如《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和葡萄》等。
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
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
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
两千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
如拉封丹的《龟兔赛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