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上古史 2(第 3/4 页)
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吕库古为何要绝食自尽?
吕库古(lycurgus,前700年—前630),是古希腊的一位政治人物,为斯巴达的王族。
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吕库古是一个老兵,在他的战友们的支持下,他终于成为了国王卡里拉欧斯的摄政王或者导师。
他在一次与政敌的争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对方被罚给他做了一段时间的仆人,而此人最终则成为了他的最大的支持者之一。
所有最后归功于吕库古的改革包括:放弃使用金和银制造钱币并代之以铁制货币(这一点恐怕不可信,因为硬币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才开始使用);所有人都一起就餐,未婚的人们共同住在简陋的兵营中;拆毁城墙以提升战斗技能;重新分配斯巴达的土地并且强制性地由希洛特人耕种;以及由国王、斯巴达公民、议员和监察官之间分配权力的政府体制。
同样地,他也创建了斯巴达的被称为agoge的教育体系,由少年军事化的单位负责抚养儿童(而且有意不让孩子们吃饱,这样他们就可以学习偷窃食物来果腹,这是一种军事生存训练)。
传说吕库古要去埃及的德尔斐向预言家请教,在走之前跟国民立下誓约,在他回来以前,不能改变他的法律。
他到了德尔斐之后,预言家告诉他他的法律很优秀,于是吕库古绝食自尽,使得斯巴达人一直使用他创制的法律,不敢更易。
斯巴达人为何要遗弃体弱多病的孩子?
大约公元前1000年,斯巴达人的祖先多里安人入侵伯罗奔尼撒南部的欧罗塔斯河流域。
前8世纪后期,征服了附近的麦西尼亚平原。
此后,斯巴达人形成了一种类似超级军营的管理体制,如体弱多病的孩子将被遗弃致死,只有体质好的孩子才允许被抚养,男孩从7岁就要被送进兵营训练,一直到60岁都要接受军事纪律约束,甚至女子都要接受严酷的训练,以保证能生出优秀的后代。
因此斯巴达建立起了希腊最强大的步兵。
公元前429年,雅典爆发瘟疫,连伟大的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被瘟疫击倒,不治而亡。
公元前415年,雅典军队决定远征西西里,意图切断斯巴达的粮食供应线,结果惨败。
公元前404年,雅典被迫投降。
伯罗奔尼撒战争有何深远的历史意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双方几度停战,最后斯巴达获胜。
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促使小农经济与手工业者破产,不少城邦丧失了大批劳动力,土地荒芜,工商业停滞倒闭。
大奴隶主、大土地所有者、投机商人和高利贷者乘机而入,大肆兼并土地、聚敛财富和奴隶,中小奴隶制经济逐渐被吞没,代之而起的是大地产、大手工业作坊主为代表的大奴隶主经济。
大批公民破产,兵源减少,城邦的统治基础动摇了。
贫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不满富人和豪强的统治。
柏拉图曾经写道:“每个城邦,不管分别如何的小,都分成了两个敌对部分,一个是穷人的城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
因此,在斯巴达、科林斯等城邦,都曾先后发生贫民起义,打死了许多奴隶主,瓜分了他们的财产。
风起云涌的起义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进一步加速了希腊城邦的衰落。
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结束了雅典的霸权,而且使整个希腊奴隶制城邦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场战争,使得斯巴达称霸于全希腊,使其寡头政制得以推行;各邦民主势力同时遭到迫害。
寡头政制的蛮横统治又引起各国的强烈不满,许多城邦起兵反抗,伯罗奔尼撒同盟趋于瓦解。
接着,几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如底比斯、雅典又为争夺希腊霸权继续战争。
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希腊境内战火不绝,各邦力量彼此消耗下去。
最终,被早已对其觊觎的外敌马其顿所灭。
谁是雅典瘟疫的记录者?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一场瘟疫在非洲大陆的埃塞俄比亚降临,通过地中海的商旅船队依次流传到埃及、利比亚、波斯帝国之西的爱奥尼亚诸行省,最后于公元前430年的春天在希腊世界的文明重镇雅典骤然暴发。
时值雅典宿敌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引军兵临雅典城,举世闻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刚刚进入第二年。
深受自然和人事的双重窘迫,雅典似乎末日将至。
很多人想起斯巴达人在战争伊始从德而菲神庙求得的那个可怕的神谕:斯巴达人问神是否可以和雅典人进行战争,神的回答是肯定的,并且说他将保佑他们,不管他们是否向神祈祷,胜利终将属于斯巴达。
雅典的覆亡似乎是神所注定的,战争之初的那场瘟疫更像在耶和华天庭伴护一侧的撒旦《旧约:约伯书章一》,抑或是天神宙斯借由玩忽职守的爱比米修斯抛给人间的潘多拉和她装满罪恶的魔盒(《荷西俄德》劳作与时日60~105)。
那场瘟疫很可怕。
斯巴达的围城军队发现雅典人忽然建造起了无数的新坟,诧异之下询问雅典的逃兵才知道瘟疫正肆虐城中。
阿基达马斯国王急令撤兵,伯罗奔尼撒战争暂告停火,被死亡笼罩的雅典城更显孤单无助。
城里死了很多很多人,连雅典的“第一公民”、民主领袖伯利克里也未能幸免。
然而,有一个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后来用笔把记忆中的这场灭顶瘟疫写下来,传给了后人。
这个人就是后来率军远征安菲古城的雅典将军修西底德。
奥林匹亚城的宙斯像如何?
宙斯神殿是希腊的宗教中心,由城邦和平民送来的祭品种类很多。
几百年来,一直在露天神坛叩拜宙斯。
神坛据说是用献给宙斯的各种祭品的灰烬造的。
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公元前5世纪由当地建筑师伊利斯人李班(libon of elis)监建一座宏伟的庙宇,作为宙斯神殿,并于公元前456年完成,庙前庙后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岛的大理石雕成,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菲迪亚斯(phidias)负责。
庙内西边人字形檐饰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风格。
当时是为了神殿需要雅典式的雕像,抑或由于菲迪亚斯的声誉远播,建筑庙宇的人特别请他到奥林匹亚担任雕刻工作,现在无从查考。
在旅行家沙尼亚斯巴(pausanias)的《希腊游记》一书中,曾对宙斯神像作了详细的描述,书中记载:“宙斯神主体为木制,身体裸露在外的部分贴上象牙,衣服则覆以黄金。
头顶戴着橄榄枝编织的皇冠,右手握着象牙及黄金制成的胜利女神像,左手则拿着一把镶有各种金属打造的权杖,杖顶停留着一只鹫。”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怎样起源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来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村。
公元前884年,希腊的伊利斯城邦和斯巴达城邦发生了一场争夺奥林匹亚的战争。
当时,频繁的战争使广大平民百姓厌弃诉诸武力,渴望和平的生活。
遂后经协调,双方订立了《神圣条约》,规定奥林匹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并将其作为和平的圣地和竞技的场所。
按照竞技会的规定,赛会前后一段时间(初为一个月,后延长为三个月),整个希腊境内要实行“神圣休战”。
第1届古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公元前776年举行的。
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次。
运动会的参加者仅限希腊的自由人,奴隶、外国人、妇女无权参与。
开头几届只有短跑(192.27米)一项比赛,后来逐渐增加了长跑、跳远、标枪、铁饼、角力、赛马、赛车、五项全能(赛跑、跳远、铁饼、标枪、角力)等。
当然,比赛的方法是有别于今天的。
例如跳远比赛时,运动员的双手要握哑铃,并有人用笛子伴奏。
又如拳击,运动员手戴皮套,套外有钉刺,这比现代的拳击比赛更为残酷。
参赛者起初仅限于成年男子,公元前632年第37届开始有少年参加。
据统计,古奥运会先后曾举行过24个项目的比赛,其中成年人18项,少年6项。
由于项目逐渐增多,运动会期限也由原先的1天增加到3天,后来又延长至17天。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大都赤身露体,一丝不挂,全身涂满橄榄油。
古希腊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至公元394年止,共举行了287届。
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奥运会也随之消亡。
为什么长跑叫马拉松?
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
其名源出腓尼基语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长众多茴香树而得名。
体育运动中的马拉松赛跑就得名于此。
希腊波斯战争(前492—前449)中,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进击阿蒂卡,在距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
雅典军奋勇迎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
史称马拉松之战。
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告诉雅典人,希腊方面派遣长跑优胜者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全程42公里195米)。
在极速完成36.2公里的路程并传达胜利的消息后,斐体力衰竭倒地而亡。
因其伟大的功绩而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并定名为“马拉松”。
古希腊的三大数学难题都是什么?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曲和直是最基本的图形特征。
相应地,人类最早会画的基本几何图形就是直线和圆。
画直线就得使用一个边缘平直的工具,画圆就得使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能旋转的工具,这就产生了直尺和圆规。
古希腊人说的直尺,指的是没有刻度的直尺。
他们在大量的画图经历中感觉到,似乎只用直尺、圆规这两种作图工具就能画出各种满足要求的几何图形。
因而,古希腊人就规定,作图时只能有限次地使用直尺和圆规这两种工具来进行,并称之为尺规作图法。
漫长的作图实践,按尺规作图的要求,人们作出了大量符合给定条件的图形,即便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图问题,独具匠心地经过有限步骤也能作出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