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好口才代表一种实力(2)(第 3/4 页)
所以他采取了“出谜语”这个方法,拐弯抹角地绕着弯子说,让庄王自己领会。
拐弯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澜,让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说服力更强。
运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时有几个特点:
一、需要借助中介,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等等,就事论理;
二、巧妙利用时机,不以专门劝谏者的身份出现,以免造成对立局势;
三、换角度提出劝谏,在另外的事情上做文章,其中的隐义由对方自己悟出,使其在自我启发中认识错误,这样既免除了对方心理和面子上的顾虑,又便于改正错误和接受意见。
《战国策》里记有这样一则“南辕北辙”的故事。
说的是从前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知道此事,忙从旅途返回,求见魏王。
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却告诉我他要去楚国。
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
’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向。
’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
’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
’可那男子又说:‘我的御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楚在南,他却向北,因此,他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
大王,您身为霸者之一,刚刚获得天下的钦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你的目的是扩大领土,远播威名。
但赵国并非弱小,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可能从此离霸业日远矣。
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样吗?”
魏王听过故事后,若有所悟,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这里,季梁借用一个成语故事劝谏魏王不要进攻楚国,并指出进攻的结果有害无利,魏王接受了他的劝谏。
说话的大智慧:
有理不在声高。
理直气和往往能比理直气壮收到更好的效果。
4、聪明人自我批评,老实人自我表扬
自我批评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既能取得别人的监督和帮助,又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最终赢得别人的认同。
但有些老实人不喜欢被人批评,更不喜欢自我批评,而是喜欢自我表扬,非但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而且是不正确看待自己、自高自大的表现。
这种人常常不做自我批评,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而只是高高地昂起头,好像谁也不如自己。
这样的做法是为大多数人所不屑和讨厌的。
聪明人的故事:
有一次黛博拉在与自己的同事谈话时称其上司是“机器人”,结果被上司知道了,于是黛博拉给上司写了一张条子,约他抽空谈一谈,上司同意了。
“显而易见,我用的那个词绝无其他用意,我现在备感悔恨。”
黛博拉向上司解释说:“我之所以用‘机器人’之类的字眼,只不过是想开个玩笑,我感到上司对我们有些疏远、麻木,因此,‘机器人’三字只不过是描述我这种感情的一种简短方式。”
上司为黛博拉合情合理的解释和自我批评而深受感动,他甚至当即表态,说要努力善解人意,做个通情达理的人。
老实人的故事:
有一位在工厂从事统计工作的女性,调到某机关的第一天,就与陌生的同事大谈自己的过去,说自己如何如何行,并无意间冒出一句“像我这类人在工厂都属上上人”。
结果,同事都说:“你是上上人,还调到我们这里干什么?”
·多自我批评,少自我表扬
聪明人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会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先数落自己一番。
因为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再多指责。
如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罗嗦”,或“我说的话可能过分点”。
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
如果反复使用,反而更能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地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美国心理学专家卡耐基在其《美好的人生》一书中,讲了他的一段经历:
从卡耐基家步行一分钟,就可以到达森林公园。
他常常带着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
因为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又因为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卡耐基常常不替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
你难道不晓得这是违法吗?”
“是的,我晓得。”
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它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
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卡耐基的确照办了。
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
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那位执法大人正骑在一匹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
他说:“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
我有罪。
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晓得有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一条小狗出来溜达。”
“的确忍不住。”
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那位警察也是一个人,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因此,当卡耐基责怪自己的时候,唯一能增强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宽容的态度表现慈悲。
如果我们免不了会受到责备,何不自己先认错呢?
听自己谴责自己不比挨别人批评好受得多吗?
你要是知道某人准备责备你,你自己先把对方责备你的话说出来,对方十之八九会以宽大、谅解的态度对待你,就像那位警察对待卡耐基和他的爱犬一样。
·夸耀自己的人是浅薄的人
老实人总爱找机会自我表扬一番,其结果,只是向别人证明了你其实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同时给人一种感觉:“这个人所说的话一点也不可信,别听他瞎吹。”
有一个小伙子,头脑灵活、思路敏捷,看起来确实有点儿聪明。
一次他去一家大宾馆应聘。
主持面试的客户部经理,在同小伙子谈完一般情况后,便问道:“我们经常接待外宾,是需要外语的,你学过哪门儿外语,水平如何?”
“我学过英语,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有时我提出的问题,英语老师都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他不无自豪地说。
经理笑了一下又问:“做一个合格的招待员,还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你……”经理的话还没说完,他便抢着说:“我想是不成问题的,我在校各门学习成绩都不错,我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快,做招待员工作绝不会比别人差。”
“那么说,就你的学识来说,当一名招待员是绰绰有余了?”
“我想,是这样。”
“好吧,就谈到这里,你回去听消息吧。”
他沾沾自喜地回去等消息,可等到的消息却是不录用。
小伙子本来想自夸一番,以便获得经理的信赖,没想到结果是抬高自己,反而没给人留下好印象,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在兔子还未倒地之前,千万别吹嘘你打死了兔子。
事情未成功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你需要的是谦逊而不是吹嘘。
·没有谁是说话的“全能选手”
有的老实人自信过头,对自己的评价甚高,对别人的评价却过低,在任何事情上都敢发表高见,好像他什么都懂似的。
尤其是一些领导者,以全才自许,把自己当成各方面的行家,凭着感觉以及一知半解的一点东西,喜欢对任何人任何事情指指点点,即使在专业人士面前也不例外。
而且他的言论不容挑战。
一旦按他的主张决策并出现重大工作失误,他仍不认为那种自以为是的工作方法有问题,以“交了学费”一推了事。
这种过于自负的人无疑是让人讨厌的,他们也许真的很强大,却很难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欢,注定会过得很孤独。
自命不凡的人,把自己当成全能选手,一身兼有“先知”、“教练”、“裁判”、“批评家”等多种资格。
比如,当你出错正在懊恼不已的时候,他先知先觉地告诉你:“我早就告诉你不要这样做了,告诉你不要那样做了,你就是不听,现在傻了吧?”
他以前对你发过这样那样的议论,其中有一句的确验证了你此时的失误。
可在当时,由于他的议论太多,甚至自相矛盾,你根本分不清哪一句才是对的。
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候,他自信地告诉你:你这样做是错的,你那样做是错的。
然后他又自信地告诉你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可是如果你真的按他的指点去做的话,十有八九是劳而无功。
因为他教给你的方法往往不切实际,而是想当然的结果。
自命不凡的人大多自信过度,让人望而生厌。
如果你不想成为这种人,就有必要尽力回避以下列举的种种习惯。
这些习惯会使人对你的智慧和人品产生怀疑,任何想要培养个人魅力的人,都应远离这些习惯:
不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经常以不悦而且对立的语气说话;
应该保持沉默时偏偏爱说话;
“我”字当头,而且经常毫无顾忌地打断别人的话;
以傲慢的态度提问题,给人一种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不请自来或在不适当时刻打电话,似乎他天生具有打扰别人的权力;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