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会说话体现的是一种素质(3)(第 2/4 页)

    偷牛人最后说:“我一时糊涂,偷了你的牛,很是惭愧。

    我发誓今后决不再干这种事了。

    但我要求你不要将这事告诉王烈。”

    偷牛的事情,过了几天还是传到王烈那里。

    王烈听到偷牛人有悔改的决心,就买了一匹布,托邻居将布送给偷牛人。

    有人不解地问王烈:“那个偷牛人,自己做了贼,很害怕让你知道,而你反而送一匹布给他,这是为什么呢?”

    王烈回答说:“这个偷牛人,不愿意让我知道这件事,说明他有羞耻之心。

    既然知道羞耻,就不难改邪归正。

    我送布给他,是想激励他痛下决心,真正重新做人。”

    一年后的某一天,一位老人挑着沉重的担子赶路,累得满头大汗,这时走过来一个人,帮他挑起担子直到家门口,老人十分感动,问他姓名。

    那人说:“这点事情算不了什么。”

    转身就离开了。

    过了几天,那位挑担老人要送给朋友一把宝剑,走到半路时发现不小心将宝剑失落,他急急往回寻找。

    远远看见一人,站在路旁,东张西望,老人正要询问,一看竟是上次帮助他挑担的那个人,手中拿着老人失落的宝剑。

    还没等老人说话,那人就开口了:“这宝剑是你失落的吗?

    我已在这里等候很久了。”

    老人非常高兴,拉住那人的手说:“上次你帮我挑担,连姓名也没告诉我。

    今天又拾到我的宝剑,又还给我,你真是个君子啊!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姓名。

    否则,我会心中不安的。”

    那人见老人如此恳求,只好把姓名告诉他。

    回到家后,老人找到王烈,将两件事都告诉了他。

    王烈按照老人告诉的姓名,四处打听这人究竟是谁,一打听原来竟是那个偷过牛的人,他激动地说:“一个人受到感化之后,改恶从善的力量真是难以估量啊!”

    如果真的想让一个人服气,就不用使用争论,而应该使用情理。

    这样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主动接受感化。

    当然,以情说理,重要的是找准对方情感上的“突破口”。

    就是说要抓住对方心理与情感上最易打动之处,将“情理”和对方的个性、处境、心思等因素紧密相连,申明利害,满足其最高情感价值需求,使之心动。

    而且在说理过程中,还要善于适应对方情绪思路的变化,因势利导。

    如顺着对象具有的种种疑虑,层层排除;顺着其合理的见解,适时赞许;根据其两难的处境谋划协助之;根据对方憎恶的地方献策对付之。

    这种揣摩情意的说理方法通常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将以情服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达到目的。

    ·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

    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认死理,较死劲。

    人要想在话语中取得优势,就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委婉的语言。

    很多国家领袖都十分善于通过语言来化解尴尬,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意思。

    抗美援朝期间,一位美国记者来华采访周总理。

    总理刚好批阅完文件,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尚放在桌子上。

    这位记者便借题发挥:“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长笑一声,回答说:“提起这支笔呀,是一个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礼物送我的。

    我无功不受禄,原想谢绝,哪知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于是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记者听完后,顿显窘态,说不上话来。

    在这次谈话中,周总理恰当地运用了朝鲜战争这一历史背景,利用弦外之音令问者哑口无言,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与人交谈中,没有必要对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认死理,较死劲,要善于化解这种尴尬。

    语言是很有韧性的,很多时候为了改变语言环境,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歧义来改变,这样的话,就让语言变得生动起来,不会让场景变得过于严肃和针锋相对。

    不认死理,不较死劲,还要学会“正话反说”的说话技巧。

    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当众供认和韩信谋反的罪行。

    在这种特殊环境的制约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词,便用正意反说的方式先数了韩信的“十罪”,接着又列举了韩信的“三愚”:“韩信收燕、赵,破三秦,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

    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

    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

    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

    蒯通明为数说韩信的罪状和愚蠢,实为韩信鸣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了群臣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烹杀。

    在很多说话场合,都不要过于严肃,不要总是围着事实绕不开。

    人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

    很多时候,越较劲,越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老实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不应该这么不公平地对待自己。

    尤其在与人争辩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站在有理的方面。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有理,不过是从我们角度看的有理。

    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是无理。

    如果我们再反复坚持,在别人看来就是无理取闹了,自然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意见。

    生活的现实告诉我们,越是纠缠的事情,到最后越没有办法解决。

    即使确实有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别人相信自己有理,也不应该得理不饶人。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找个台阶给别人下,不要让别人陷入到尴尬的境地,更不应该咄咄逼人。

    这样才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其实,别人如果确实明白他理亏的时候,如果有台阶下,他一定会下的。

    如果没有台阶下,他肯定会继续较劲,哪怕自己理亏,也会反复说出道理证明自己。

    这样,事情本身就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而相互争吵反而成了重心。

    事实上,在旁人看来,两个人争辩,很难说一个人有理,而另一个人没理。

    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人会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很多故事也反复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

    固然人必须坚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信仰的真理。

    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坚持,就容易让自己变得刚性起来。

    人一旦刚性,与人交谈就容易出问题。

    他会很习惯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哪怕根本是无关轻重的意见。

    他会认死理,较死劲,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自己正确无比而别人则漏洞百出的架势。

    试想,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交谈会索然无味。

    与人谈话不等于摆事实,讲道理。

    与人谈话在于运用语言艺术规避尴尬局面,让谈话轻松愉快,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

    认死理,较死劲的人最终都无法达成谈话的目的,反而会让局面更加糟糕。

    ·根治贫嘴有良方

    人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话多无论如何都不是好事,老实人常有耍贫嘴的毛病。

    要根治贫嘴,必须明确说话的目的,没有目的的话不要多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寒门宰相 重生都市仙帝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退下,让朕来 元始法则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东晋北府一丘八 怪谈游戏设计师 全职剑修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最多阅读 我有一座恐怖屋 顶级猎食者 是心跳说谎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看鸟吗哥 安徒生童话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我的锦衣卫大人 嘘,国王在冬眠 夺嫡叶娇李策 你老婆掉了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我的美女老板娘 惊落晚秋 少有人走的路 羊皮卷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欲望都市 女将军和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