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磨砺心智,走向成熟(第 3/4 页)
结果呢?
有几个人对耶稣表示了感谢呢?
我们不必太失望,因为还是有一个人的。
也许耶稣是有些不甘心吧,就问自己的门徒:“另外的那九个人呢?”
门徒们回答说,他们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
耶稣的待遇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普通人又凭什么指望得到比耶稣更多的感激呢?
你还不认为是自己错了吗?
也许你会说,你只是希望得到他们的感激之情而已,哪怕只是口头上、表面上或者是精神上的,并不要求他们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那么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指望他们在涉及实质性的东西——比方金钱——的事情上感激你,那是更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有人送给你100万美元,你会感激他吗?
我告诉你,不一定。
安德鲁·卡耐基就遇到过这种事情。
在他生前,他鼎力资助过一位亲戚。
可是,当他死了以后,这位亲戚却在咒骂他,这件事一定会让他感到震惊。
知道这位亲戚为什么咒骂他吗?
因为在他留下的三亿美元财产里,这位亲戚只继承了区区100万美元。
有一位名叫查尔斯·舒瓦格的人告诉我,他认识的一位银行出纳员挪用了银行的钱投资股票,结果血本无归,在他的帮助下,出纳员补足了银行的钱,没有遭到起诉。
后来,出纳员对舒瓦格表示感激了吗?
还好,他感谢了舒瓦格,但只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表示感激,后来反而处处跟舒瓦格作对。
也许你会说,指望一个与自己没有亲密关系的人的感激,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家庭成员之间就一定会互相感激吗?
好吧,让我来举一个例子吧,看看是不是果真如你所说。
我在芝加哥有一位朋友,他是最最普通的一名工人,在一家纸盒厂工作,每周拿40美元的工资。
后来,他和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结婚了,在寡妇的劝说下,他借钱供养那两个孩子上大学。
之后,为了还债,他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样的生活过了四年,在这四年里,他没有抱怨过一句,别人也没有对他表示过感激。
为什么呢?
在他的寡妇妻子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在那两个孩子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总之,这三个人谁都不觉得有什么可亏欠的。
按理说,抱怨孩子没有感激之情的父母大有人在,自古以来,人们也认为孩子应该对父母有感激之心。
但问题存在于,如果父母不这样教育孩子,孩子怎么会知道要感激父母呢?
有一个比喻说,忘记感激就像杂草,是天然长出来的,而感激之情就像花朵,需要人为的栽种。
如果孩子不知感恩,应该受到责备的也有可能是父母,因为父母并没有教会他们这些。
就像那位寡妇母亲一样,她自己都尚且不知道感激丈夫的付出,又怎么能教育她的两个孩子有感激之情呢?
她不教育,这两个孩子从哪儿学会感激呢?
我的一位姨妈一直独自生活,她的五个孩子都希望能将她接到家里一起生活,这是出于孩子们的感激之情吗?
可以说是这样,但又不完全是这样,除了感激之情,他们对母亲还有真正的爱。
在他们看来,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母爱的关怀之下,现在他们回报给母亲同样的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我需要最后提醒一遍,作为父母,如果希望能得到孩子的感激,自己就要先感激别人。
也许,对于接受帮助的人而言,忘记感激是他们的天性。
同样,如果给予别人帮助的人指望得到感激,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有一位住在纽约的老妇人,总是不厌其烦地抱怨她有多么孤独,因为她的亲戚们都不愿意来看望她。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有人登门拜访她,她会花好几个小时说同一个问题,说在她的侄子年幼的时候,她很照顾他们,还资助他们上大学,直到她要结婚了,他们才离开她。
而现在,她的侄子们虽然也会回来看望她,但那不是因为感情,只是因为面子罢了。
其实,侄子们不来看她,也是因为听够了她的唠叨。
但这位老妇人实在是太希望侄子们能来看望她了。
但她发现,除了心脏病发作,她已经没有办法把他们叫回来了。
你会认为她的心脏病发作是装出来的吗?
当然不是,医生说,由于情绪不好,导致她的心脏极其敏感。
也许在这位老妇人看来,她需要的是来自亲戚们的关爱,但在我看来,她需要的实际上是别人对她的感激,但遗憾的是,她可能不会得到这些了。
在这个世界上,像她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恰恰忘记了一点:得到某个东西的唯一方式不是索取,而是不计回报的付出。
不计回报的付出反而是获得某个东西的方法?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太不切合实际了,其实它真的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方法。
关于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有时候需要借债度日的地步。
尽管穷成这样,但我的父母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每年都会省出一些钱捐给孤儿院。
在我长大离开家以后,每到圣诞节,都会给他们寄一张支票,他们用这笔钱买了生活必需品,送给有孩子的贫苦人家。
他们没有拜访过那家孤儿院,也没有拜访过那些贫苦家庭,除了有人写信给他们之外,应该没有人感谢过他们,但他们觉得很满足,因为那些孩子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亚里士多德说过,最完美的人善于享受助人为乐的快乐。
我相信我的父母就是亚里士多德赞扬的那种人,施与别人而不求回报,追求付出的快乐,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我们整天抱怨别人不懂得知恩图报,没有感激你的付出,这其实是我们的错误,我们违背了人性。
因此,不要再指望得到别人的感激了,如果能够得到感激,我们可以欣喜,如果得不到,也不至于难过。
如果我们要寻找快乐,就要明白,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付出而不图回报也是一种快乐。
6.学会放下,报复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报复仇人会更深地伤害自己,因而我们不妨就宽容他、原谅他。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去黄石公园游玩。
我和其他游客一起坐在茂密的森林里,等待“森林杀手”灰熊的驾临。
骑在马上的公园管理员告诉我们,在美国西部,除了美洲野牛和阿拉斯加熊之外,灰熊几乎是所向披靡的一员“猛将”。
灰熊出现了,它走到从公园旅馆里扔出来的垃圾那里寻找食物。
我发现有另外一只动物跟在它的身后不远处,而且灰熊似乎对它很容忍,允许它和自己一起寻找食物。
这只动物是鼬鼠,经不起一熊掌的打击。
但问题是,灰熊为什么不一掌拍死它呢?
原因是不划算,得不偿失。
在对待鼬鼠的态度上,我和灰熊意见一致。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场里,曾经在篱笆附近抓到过一只臭鼬。
后来,我又在纽约的大街上见过几次长着两条腿的臭鼬。
这些经历告诉我,实在没有必要碰到它们。
据此,我得出如下启示:当我们用仇恨的心理看待我们的仇敌时,就是付出了比他们更大的代价来制服我们自己。
在这种时候,他们可以趁机打败我们,我们的睡眠、饮食、健康和快乐都被他们控制住了。
这真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些,一定高兴极了。
我要说的是,即使是对待仇敌,仇恨的情绪也没有实际用处,不仅伤害不到对方,反而会扰乱我们自己的生活。
下面我将引用一段话,请你们猜一猜这话是谁说的。
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受到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的伤害,那么你能做的只能是将他从你的朋友簿上除名,和他断交。
除此之外,千万不要考虑去报复他,因为一旦出现这种念头,对你自己的伤害将远远超过对他的伤害。
你猜到了吗?
也许你会认为这段话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说的,如果这么猜,你就错了。
这段话是警察说的,他们将它写在纽约警察局的布告板上。
同样的话莎士比亚也说过,他说“仇恨的火焰会烧伤你自己”。
也许你很奇怪,报复仇敌这么反而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呢?
一定能,而且还会伤害很多方面。
根据《生活》杂志的观点,报复心理会损伤人们的健康状况,因为“长期处在愤恨状态,会导致慢性高血压,引发心脏方面的疾病”。
关于“报复会伤及健康”的话题,耶稣也说起过。
他曾经告诫他的信徒说“要喜欢你的仇敌”,还说“原谅他们77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患上心脏病、胃溃疡、高血压和过敏性疾病。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被证实得了极为严重的心脏病,医生郑重告诫他,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生气发火,因为心脏在最衰弱的时候,一旦出现愤怒情绪就可能丢掉性命。
这是真的吗?
记得几年前,华盛顿的一位饭店老板就是因此断送掉性命的。
这种情况一般都由心脏衰竭引起。
报复心理还会伤及人们的容貌。
我曾经见过一些人的面容因为愤恨而走形或布满皱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再好的整形医生也无能为你挽回“颜面”了。
因此,对待仇敌的宽容之心就成了保护容貌的良方了。
此外,报复心理还会影响人们的事业。
关于这一点,我正好可以举个例子。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封信,是瑞典的乔治·洛纳写来的。
几年前,他一直在维也纳律师界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到了祖国。
当时,他身无分文,也没有工作,因此很想尽快找到一份工作。
由于他精通多国语言,因此希望在国际贸易公司找到一份工作。
他投了许多求职信,但由于正处于战争期间,大部分公司都没有招聘的计划。
只有一家公司给他回了封主题不是拒绝的信,当然也不是录用他的信,而是指责他的错误的信。
这封信说:
你对国际贸易类公司的理解完全不对,这让我认为你是一个愚蠢之极且自以为是的人。
我们公司根本就不需要你应聘的那个职位,即使我们需要这样的职位,我们也不会雇用你这样的人,因为身为瑞典人,你连瑞典文字都写不流利,而且在语法上还错误百出。
看到这封信以后,洛纳被气得暴跳如雷。
他在心里说,就他还说我写不好瑞典文字,就他还说我的信错误百出,看看他的回信吧,才是真正的错误百出呢!想到这里,洛纳飞快地写了一封回信,将那个人也臭骂了一顿。
当他写完信以后,冷静了下来,想到:“我怎么能证明他出了错呢?
虽然我懂瑞典文,但它毕竟不是我的母语,也许我是真的犯了错,我自己还不知道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了。
虽然他的本意不是帮我,但他的确是帮了我大忙。
尽管他的信写得极不客气,但毕竟帮了我,我应该感谢他。”
于是,洛纳撕掉了刚刚写好的回信,又另外写了一封:
既然贵公司根本不需要雇用那个职位的员工,你还给我回信,对我真是太好了。
真是抱歉,由于我对贵公司了解不够,才致使理解出现了偏差。
我之所以再次给你写信,是因为我从别处打听得知,贵公司是国际贸易方面的领导者,想向你表达我的崇敬之情。
我知道在上封信里我犯了语法错误,对此我深感惭愧。
我会加倍努力学习瑞典文字,力求再不犯错。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我的帮助。
几天之后,那家公司再次给洛纳回信了,信中邀请洛纳拜访他们。
洛纳按照约定去了那家公司,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工作。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洛纳将那封报复的信寄出去,会是什么结果呢?
正因为他用宽容之心克制了报复之心,才换来了对方的善意。
既然报复仇敌会伤害我们这么多方面,我们还有必要报复他们吗?
就算我们做不到耶稣劝道的“喜欢你的仇敌”,就算我们不能原谅他们,可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容貌,我们也要放弃报复。
古人常说,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不去生气的人才是智者。
曾经担任过纽约市长的威廉·盖伦在遭到险些让他丧命的刺杀之后,还说:“在每天睡觉之前,我都要原谅所有的人。”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说:“任何人都不应该仇恨别人。”
他能生气,也应该生气,但他不去生气,这样的人才是智者。
我曾经向担任过伍德罗·威尔逊、沃伦·哈丁、约翰·卡尔文·柯立芝、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利·杜鲁门六位总统的顾问的巴洛克请教,他遭到政敌的攻击时,是否想到过报复,他回答说:“没有人能让我这么做。”
也许,巴洛克说得很有道理,除非我们自己愿意,否则没有人能够让我们产生报复心理。
千百年来,能够宽容地对待仇敌的人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敬仰。
在加拿大一个国家公园里,有一座用于纪念英国护士艾迪斯·卡维尔的山峰。
在战争期间,这位护士收容并护理了一些法军和英军的伤员,后来因此获罪,被押赴刑场。
在临刑前的那天早上,一位英国牧师前去探望她,她说道:“我不会怀恨或者抱怨任何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密西西比州流传着一个消息,说德国人正在鼓动美国黑人叛变政府。
当时,一些白人声称听到一位黑人教师兼传教士在教堂里呼喊“黑人们,为了生存和自由,拿起武器战斗吧”这样的话,人们据此认定这位名叫琼斯的黑人是德国人的内奸,把他押到了刑场,要处以绞刑。
在刑场上,人们呼喊着让琼斯开口说话。
于是,站在绞刑台上的琼斯发表了一通演讲。
他谈了他的人生理想,谈了他的受人欢迎的音乐天赋,谈了他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
他提到,为了在密西西比州一处偏僻的地方办学校,他变卖了自己的手表,而且也得到了一些白人的帮助。
人们听了琼斯的这些真诚感人的心里话之后,逐渐平静了下来,有些人甚至开始相信他不是德国人的内应,认为他不该死。
最后,在一位老人的感召下,人们释放了琼斯,甚至还为他捐款,帮助他创办学校。
后来,有人问琼斯,是否痛恨那些企图处死他的白人,琼斯回答说:“在刑场上时,我正忙着诉说比自己的遭遇更重要的事情,没有顾上怨恨任何人。
我没有时间悔过,也没有时间痛恨谁,我认为我能原谅他们。”
如果我们像仇敌一样,拥有和他们一样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那么,我们跟他们的人生也就完全一样了,也可能会和他们做一样的事情,到那个时候,我们还会痛恨我们自己吗?
还会报复我们自己吗?
所以,我们应该用印第安人的话来祈求上帝的恩赐:“在我穿上仇人的皮靴走了两个星期以后,请你保佑我不要像仇人那样仇视自己。”
因此,我们不应该痛恨我们的仇敌,反而应该怜悯他们;我们不应该报复他们,反而应该原谅他们。
7.吵闹毁了你的幸福
永无休止的吵闹就像魔鬼的诅咒,会毁掉幸福的家庭生活。
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娶了当时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尤金妮·德伯为妻。
这桩婚事甚至遭到拿破仑三世的顾问团的质疑,顾问团成员认为,尤金妮·德伯虽然出生于贵族之家,但也只是西班牙的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伯爵家族而已。
但拿破仑三世不这样认为,他已经被尤金妮的美貌和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他说:“我了解她,她是一位值得我敬重的女人。”
尽管拿破仑三世和尤金妮的结合拥有人们所认为的一切幸福的条件——健康、美貌、财富、地位、感情和信仰——但他们相依相伴的生活却从来都没有发出过耀眼的光亮。
更令人遗憾的是,没过多久,他们的爱情之火就熄灭了,逐渐化为一片灰烬。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尤金妮永无休止的吵闹。
拿破仑三世可以让尤金妮成为皇后,可以倾尽全国的力量讨好她,甚至可以为了她献出皇帝的尊严,但不论他做什么,都无法让尤金妮闭嘴安静一点。
尤金妮不允许拿破仑三世有任何隐瞒她的地方,只是因为她多疑和嫉妒的性格。
为此,她甚至敢于在他处理国事时,闯入他的办公室扰乱他和国家要员们的会议。
此外,还不允许他独自思考或者散步,因为她害怕他和别的女人来往。
嫉妒心发作时,她会闯入他的书房或办公室,对着他或是哭泣,或是谩骂,总之,就是永无休止的吵闹。
拿破仑三世真是可怜,贵为一国皇帝,拥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却找不到一个能安静一会儿的地方。
那么,他有什么对策呢?
翻阅莱茵哈德的经典著作《一个帝国的悲喜剧》,我们可以看到拿破仑三世的可怜:
以后,拿破仑三世常常在夜里乔装打扮之后,带着亲随人员从皇宫的侧门溜出宫去,前去寻找那些等待着他的品性温柔的女人们。
有时他也会在巴黎的夜色中走走,去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呼吸一下自由而且安静的空气。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