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味精症候群(第 3/4 页)
是不是很眼熟?
之前介绍过鲁菜高汤种类。
除了最常见的鸡鸭猪骨吊制的高汤,鲁菜里也有蔬菜高汤、海鲜高汤的分类。
只不过前者使用的最多,也是最常见的,所以才最广为人知。
后两者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是十分奢侈的用法,所以才名声不显。
后来高汤的概念随着国内其他文化传入霓虹。
因为是一个岛国,海产品是餐桌上常见食物。
所以才有了化学家池田菊苗发现厨师制作的海鲜高汤味道很鲜美。
反复研究后,在1908年,从昆布,也就是一种海带里,提取出来了谷氨酸钠。
他把这种味道,按照国内传过去的说法,称之为‘鲜味’,这种物质也被命名为‘味之素’,就是现在常说的msg。
在1923年,味之素传入国内,国内商人便改名为‘味精’。
自打那时候起,鲁菜长期以来的秘密被攻破,逐渐跌落神坛。
味精价格便宜,效果比每天花费巨资吊制的高汤更好,其他厨师包括鲁菜厨师们,开始把味精视为珍宝。
著名文学家、美食家梁实秋先生,就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味精的文章。
在文章里表达了他对现在厨师过量使用味精这种调味品的担忧。
梁先生的担忧最后还是出现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