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52 大会风云人物,力压全场(求订阅)(第 3/4 页)

    许秋对自己的汇报也很满意,此时的状态很轻松,内心吐槽着:“这是看我只讲了29分半,所以要用掌声强行给凑到30分钟吗?”

    掌声停下后,魏兴思起身说道:“对于许秋的汇报,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话音刚落,就有数人举起了手,魏兴思左右看看,最终随意挑选了一位。

    被选中的“幸运儿”许秋并不认识,男性,年龄约莫三十岁出头,长相没有什么特点,可能是一名青椒学者,也可能是被课题组派过来参会的博士后。

    这位陌生青椒学者先是点评了一句:“发表的文章都非常厉害,工作做的也很系统。”

    随后问道:“这篇《自然·能源》的文章是刚刚被接收吗?我刚才在网上没有检索到。”

    许秋一听这问题,就知道对方多半和魏兴思不熟,不然他大概率会从魏老师那边收到一份打印出来的《自然·能源》文章。

    不过,许秋还是认真回应:“是的,上周五刚收到编辑的消息,估计文章的电子版会在一个月后上线。”

    陌生青椒学者追问道:“那方便把文献给我发一份吗?另外还有《焦耳》的综述文章,也可以给我一份吗?”

    “没问题,会后我给你一个拷贝。”这种都是小事,许秋当即点头应下。

    并不是每个学校都会购买全部的期刊资源,比如魔都综合大学就没有买《自然》系列的期刊电子版,大概是因为太贵了。

    平常许秋他们想要下载《自然》系列的文章,要么求助图书馆,利用全国的高校、研究所的学术资源来找文献,要么自己发邮件找作者要。

    就像许秋刚被接收的《自然·能源》文章,日后如果他想看自己的文章的话,都需要付费才能看。

    有点类似于网文,作者想要看自己作品,或者在付费章节发本章说,也要先订阅才能发,就很……正常,因为版权并不归作者所有。

    “谢谢,”陌生青椒学者道了声谢,终于进入正题:“许秋,我看到你展望部分列举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具体针对器件稳定性方面讲一讲吗?”

    “当然可以。”许秋推测这位青椒多半是专门做稳定性相关的研究,便通过想法加举例说明的方式,回应道:“方法还是比较多的,可以引入聚合物受体作为第三组分,比如在二元体系中加入少量的n2200……,可以设计具有非共轭中央单元的受体分子……,还可以……”

    许秋并没有藏私,把当下常见的提高器件稳定性的方法都分析了一遍,同时还把自己最近从徐正宏那边nc工作中得到的灵感,也给讲了出来。

    这位比较有礼貌的陌生青椒学者原地消化了一会儿,点头说道:“谢谢,我没有问题了。”

    随后,魏兴思又叫起一位举手提问的学生。

    这位被叫起的学生,许秋对他还稍微有些印象,上次去参加龚远江的会议时,彼此就见过一面,是京航大鲍原友的学生。

    至于具体名字叫什么,他就记不清楚了。

    鲍原友的学生并没有对许秋的工作进行点评,而是直接提问:“我看到许秋你的报告中有提到刮涂实验……我最近正在做刮涂器件,但成功率并不高,方便透露一下你们的刮涂实验怎么进行的吗?以及在操作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许秋操作激光笔,将ppt展示的页面,转移到那篇刚刚发表的刮涂am文章上。

    虽然刮涂的实验主要是学姐和学妹负责的,但在模拟实验室中,许秋也经常摆弄这些仪器,对此并不生疏,他考虑片刻,回应道:

    “刮涂的话,实验操作本身并不难,但对仪器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存在刀片不平整、高度控制方面的精度比较低等问题,很容易造成得到的薄膜的厚度非常不均匀,容易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的现象,现在已经有专门生产刮涂机器的厂商了……”

    “并不是所有的体系都适合刮涂,最好是选择具有高电荷迁移率,对电池尺寸、厚度不敏感的体系来执行刮涂操作,这样的体系得到的刮涂器件,性能不会比传统旋涂的器件差太多……”

    “除了可以对有效层进行刮涂外,还可以对电极、传输层材料进行刮涂,比如采用pfn、peie等可溶液法加工的传输层材料,以及银纳米线等可溶液法加工的电极进行刮涂……”

    “好,好的……”鲍原友的学生连连点头,又追问道:“那有没有推荐的刮涂机器呢?”

    许秋正待提起蓝河的公司,打算帮忙宣传一下,却看到魏兴思在向他使眼色。

    仔细一琢磨,在学术交流会议上,谈生意好像确实不太好的样子,于是他便改口道:

    “仪器方面的事情,我们可以在会后详谈谈,或者你也可以翻阅我们课题组发表的那篇am文章,里面的支持信息中也标注了所用仪器的型号。”

    “好的,谢谢。”鲍原友的学生结束提问,魏兴思再次选择了第三个提问者,正是许秋博士班的班长穆雪。

    穆雪被选中也不奇怪,因为在场的女生本来就少,而她又是唯一一个举手的女学生。

    “许秋,我想代表同学们向你问一个问题,请问怎样才能像你一样,一年发表十篇一作文章呢?”穆雪开口问道。

    “呃……这真是个‘好’问题啊……”许秋思索片刻,决定抖个机灵:“老生常谈的努力、天赋、机遇之类的话,我就不说了,我倒是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可行的建议,让你也能够一年发十篇文章……”

    “什么建议?”穆雪顿时来了兴致,在场的其他师生也被许秋这话吸引了注意力。

    许秋一本正经的说道:“要不你换个导师,来我们课题组,投奔有机光伏的怀抱……”

    这话一出,在场的师生都被逗乐了,魏兴思还额外补充道:“穆雪你要是愿意来我们课题组,我去找穆正川讲,跟他要人。”

    穆雪红着脸,慌忙的摆摆手说道:“不,不用了。”

    应付完穆雪,提问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分钟。

    但台下举手的人还是非常多,魏兴思看到梁浩贤也举手了,便让他来做最后的提问。

    一般这种会议,学生提问的比较多,老师们相对都比较高冷,除非是遇到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才会出来问问题。

    “工作方面我就不具体点评了,这个成果大家都看在眼里。”梁浩贤话锋一转,直接发问道:“许秋,你觉得有机光伏领域未来一两年的上限在什么地方?器件效率能做到多少?”

    梁浩贤的问题,也是在场学者们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除了龚远江得知了一些内幕消息外,其他人都不清楚魏兴思课题组,或者说许秋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

    但也不好直接发问,要求他们把最新的成果公开出来。

    因此,用这种迂回的方式提问,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另外,在得知许秋才是藏在魏兴思课题组里的隐藏大佬后,他们对许秋的前瞻性观点也非常的看重。

    学术圈里,除了院士这种最顶端的存在,其他时候几乎是没有年龄歧视的,只要你足够nb,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况且,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稳步提升的,大致的趋势差不多是先快速上升,接着缓慢上升,最后缓慢下降。

    不少人,取得关键科研成果的年龄,都是在40岁以内。

    包括很多诺奖得主,30多岁的时候解决掉一个诺奖级别的问题,之后可能就没有其他什么突出的成果了。

    ‘现在模拟实验室中的初代结果已经做到了14%以上,而且向上的空间不小。’许秋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低调一些,不把话说的太死:“预期很快可以突破15%,未来我觉得16%、17%也是有机会的,至于18%这道门槛,暂时还看不到。”

    他的性格和魏兴思不太一样,不喜欢夸还没有实现的海口,尤其是在一大众人的面前,吹牛逼一时爽,之后万一圆不会来就很尴尬。

    也许是因为他还比较年轻的缘故,虽然系统的出现,以及种种科研上的经历让许秋成熟了不少,但本质上他还是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少年。

    估计再经历几年,等博士毕业之后,就能褪去最后一份青涩,把脸皮修炼的更厚一些。

    梁浩贤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示意他没有其他问题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神州战神 讨逆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1979黄金时代 重回1982小渔村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国民法医 超级修真弃少 龙王令 盖世神医 男神,你人设崩了! 我不是文豪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华娱从男模开始 终极火力 修罗剑神 那年花开1981 巅峰学霸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至尊战王
最多阅读 捞尸人 好运时间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丹霄万里 顶级诱捕公式 斗爱之冠 蜜桃甜 覆水满杯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仵作惊华 盖世神医 慢性沉迷 火焰戎装 忤逆本能 山有木兮 完美无缺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冬至 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