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52 大会风云人物,力压全场(求订阅)(第 4/4 页)

    提问环节结束,许秋在众人的掌声中,返回自己的座位,内心也是有些感慨:“大会上其他人提的问题,可谓是千奇百怪,什么样子的都有。”

    不过仔细想想,今天的大会其实也只是整个大会的一部分罢了。

    参加会议,大多数的事情,其实是在会场外办好的。

    比如私下的学术交流,单对单的效率,对个体来讲显然更高一些,而且还可以聊一些在公众场合下不方便聊的内容。

    大多数人都不会在公开场合报道还未发表的工作,报道的通常都是已经发表的文章,对于同行来说,这些文章都已经看到过了,就没太多的意思。

    也只有像许秋这样领先其他人非常多的先行者,才会选择多聊一些他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提供一些研究上的思路。

    魏兴思继续主持会议。

    上午第三位上场的是马薇薇。

    她登场后,听到稀稀拉拉的掌声,看到下面旁听的人在许秋演讲结束后,走了大约三分之一,仍旧面不改色。

    马薇薇的工作并不多,回国后只发表了两篇文章。

    不过,这两篇文章,被她硬生生的讲满了半个小时。

    主要是为了刷存在感,八位参会嘉宾,她是成果最少的一个,能上会可能也是有魏兴思的关系在里面。

    而学术圈,因为同行评审这种特殊的制度,并不是很客观。

    所以多刷存在感还是比较重要的,别人知道你这个人,而且印象不差的话,那么在审稿的时候可能就会宽松一些。

    当然,能宽松的一般是二区的小文章,差不多就会给过。

    如果是am、jacs之类的一区顶刊,基本上都是会挑刺的。

    因为要发这种档次的文章,大家就是在参与一个近似的零和游戏,你发的多了,我发的就少了。

    上午第四位是冯盛东。

    他带来了一些tas、trpl、thz的理论以及实例分析。

    其中,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和魏兴思这边合作的,当然也有一些他是第一作者,t?nu是通讯作者的工作,那基本上就是纯粹的理论研究。

    冯盛东过来这边主要是拉合作的,他的收获非常大。

    在汇报结束的提问环节,当即就有几位老师表示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感兴趣,要互相留联系方式。

    中午,众人去吃了一顿食堂,休息了一阵子,返回会场继续开会。

    下午的第一场是徐正宏组的梁浩贤。

    他会上讲的都是关于itic系列衍生物的合成,以及与之匹配的给体材料的合成。

    从研究方向上来看,和魏兴思组有很大的重合。

    因此,在周一的时候,梁浩贤去找魏兴思交流了一番,主要讲了讲他们的大概思路,防止和魏兴思这边做的工作撞车。

    这也是大会交流的一个目的,避免重复劳动,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下午的第二场是京航大的鲍原友。

    他的工作就不提了,最令许秋印象深刻的当属他的演讲能力。

    上次在龚远江那边,鲍原友用英文汇报,讲的就磕磕巴巴的。

    结果这次的大会用中文演讲,鲍原友同样也讲不好,还是磕磕巴巴的。

    许秋估摸着鲍原友可能是自身语言功能方面存在障碍。

    大概,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身“残”志坚。

    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又给他打开了科研的一扇窗?

    第三场是中科院的卢长军。

    卢长军主要汇报的是传输层材料的研究进展,像比较著名的可溶液法加工的有机传输层材料pfn就是他和清北大学臧超军一同研究出来的。

    现在基于pfn不断优化,形成了一个系列的传输层材料,包括pfn-br,pfn-na,还有另外一个关于pdin的体系,也有pdino,pdin-br等等……

    不过,关于给体、受体材料的合成方面,卢长军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什么大文章了,可能也是正处于低谷期。

    高校、研究所里教授的文章产出也是有周期的。

    原因也很简单,教授一般不亲自做实验,干活的都是学生,如果学生厉害,那么文章就多一些,学生如果拉胯,那文章自然就少了。

    这里的“厉害”或者“拉胯”,是结果导向的。

    如果向前推导,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天赋、努力程度、运气都是影响结果的考量指标。

    虽然人们可能不愿意承认,但其中最重要的其实是运气。

    科研这种靠天吃饭的行业,天赋再高,再努力,老天和你开玩笑的话,谁都遭不住。

    许秋获得系统,未尝不是一种运气爆棚的体现。

    最后一场是川大的郑笑。

    他们课题组没有选择跟风开发itic受体材料,而是继续坚持开发pdi的体系,这一年来设计合成了除了很多种pdi分子。

    现在pdi体系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已经变更为郑笑课题组,他们成果的把器件效率突破到了10%以上,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3d-pdi分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继承了许秋之前的衣钵,包括他们用到的稠环化等概念,都是参照许秋当时发表的那篇关于3d-pdi的am文章。

    另外,郑笑虽然没有自己去开发itic材料,但也用到itic材料,去做了一个和pdi共混的三元体系,发了一篇aem。

    和莫文琳的那篇acsel文章有点类似,但郑笑他们发表的时候更晚一些。

    终于,晚上五点多,魏兴思宣布:“会议圆满结束。”

    ps:上推荐了,小小的爆发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刺青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攻玉 上瘾 仵作惊华 甜妻 白色口哨 雪意和五点钟 文物不好惹 顶级诱捕公式 敬山水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娇瘾 杀死那个白月光 猫咪的玫瑰 天之下 小蘑菇 慢性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