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无德应亡于朝鲜(第 3/4 页)
正是,无代表,不遵法。
这个分歧看似只是涉及到“辩论”,可实际上却涉及到费国这件事的成败。
如果先分地、再选贤人,那么贵族们肯定落选,选上的贤人必然是组织分地的亲墨家的人,亦或是那些心怀利天下之心的士人。
如果按照土地面积来分配名额,先选贤人再定法令,那么都城之外的名额,必然都是贵族把控,到头来凭借土地面积数量上的优势,贵族们必然能够否决授田于民的法令。
贵族们不反对平等,他们反对的只是绝对平等,但却绝不反对自我之上人人平等。
贵族们也不反对共政,宋国昭公之乱、郑国七穆之争,其实都是贵族们联合在一起,反对集权要求分配权力的争斗。
他们反对的,只是基于人人皆天帝之臣之下的共政。
同样是共和,贵族共和和国人共和,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士人被贵族们推出来做使者,与费国国都的众贤人扯皮,其实就是在争取时间。
贵族们一方面寄希望于国都这边同意他们的意见按照土地分配名额推选贤人,实际上他们这一点也不怎么喜欢,但却可以堵住都城这边的嘴。
另一方面也利用这个时间积累力量、勾结强国准备反扑。
这士人提出这样的法令不合理之后,又昂首挺胸地对着柘阳子冷笑道:“你们推选的贤人,贤的标准难说,可若论德行,只怕一些人并无德行。没有德行的人,难道是可以执政的吗?”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你们推选的人中,有杀死国君的,这样的人的德行,连国君都能杀死,难道就不能够杀死你们吗?一个人没有德行,你们又怎么能够觉得他能够利于万民?”
“犯上作乱,便不孝悌;不孝悌者,便无本德。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君主都不爱的人,你们还指望他们能够爱护天下人?”
话中一句不提柘阳子,可句句都是在骂柘阳子。
然而柘阳子自从那日作出决定之后,心坚如铁,意志如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连一起睡了多年的国君说杀就杀,岂在乎这样的辱骂?
为求富贵功名而随新义,若是还有羞愧之心,那可真是难成大事。
闻言,柘阳子放声大笑道:“如此看来,这天下应该亡了啊!”
“文王为西伯侯,其君为纣而反,无德之人!”
“魏、赵、韩侯为晋臣,而分晋自立,无德之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