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超越文学范畴(第 3/4 页)
要是出个什么全集、精装版,估计这一套书能直接卖出人文社两年的码洋来。
别的不说,至少人文社发行部的那帮人现在见着林朝阳是比亲人还亲的。
3月末,林朝阳接待了从日本远道而来的藤井省三。
藤并省三一直是林朝阳作品在日本传播的忠实推动者,也是最早翻译和研究林朝阳作品的日本学者。
多年来两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此次藤井省三来中国是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的。
两人见面,藤井省三第一时间拉着林朝阳谈到了对《天朝》前两卷的阅读感受。
藤并省三能翻译林朝阳的作品,对于中文自然是精通的,但读起来《天朝》依旧觉得有些困难,甚至是比当初他读《闯关东》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时还要困难。
因为后两者所涉及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至少是近现代的,可查阅学习的资料有很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
但《天朝》就不一样了,里面的内容涉及到了唐朝历史、文化、军事、经济、外交的方方面面。
藤并省三要是一般的读者,草草读一遍也不是不行,但他是林朝阳作品的研究者,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必须要对林朝阳作品当中的所有细节都要了解透彻。
不仅要了解文字本身,更要了解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历史意涵。
这一下子难度就大了,看个小说差点把《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等史书翻烂,笔记的字数都快比书多了。
藤并省三对《天朝》的喜爱也是不加掩饰的,他对林朝阳说:「林桑,《天朝》这一书当真是写尽了盛唐风流。翻译的事我一定会尽快完成的,这部小说一定会在日本大受欢迎的。」
日本号称小中华,一千年前就搞过全面「唐化」,一直自翊是唐朝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至今仍保留大量唐风元素。
《天朝》小说本身写的是盛唐旧事,在藤井省三看来自然是要受到日本民众,至少是文化界的热烈欢迎的。
面对他的盛赞,林朝阳口中道谢,早在《天朝》发表之初,他就跟河出书房商讨过《天朝》的引进问题。
多年以来,林朝阳作品在日本的主要翻译者都是近藤直子和藤并省三。
这两年,近藤直子身体不太好,所以翻译《天朝》这事就落到了藤并省三身上。
《天朝》篇幅宏大,翻译这样一部小说,对于翻译家而言是个苦差事,可藤井省三却甘之如怡。
「有幸为《天朝》这样伟大的作品引进日本贡献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
面对着林朝阳的道谢,藤井省三郑重其事的说。
《天朝》只出了两卷,藤并省三就断言「伟大」,林朝阳以为他这话更多的还是因为「唐朝」滤镜在日本人心中太厚重了。
直到半个多月后,他在《文学研究》上发现了一篇文章,才知道藤井省三面对他时的赞美还是保守了。
《文学研究》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期刊,是全国性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大型学术刊物。
因为专业性过高,在大众读者当中名声不彰,但在文学界,尤其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声名赫赫。
以前这份期刊上也发过不少学者对于林朝阳作品的研究成果,林朝阳看到的文章是藤井省三在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交流时的访谈记录。
访谈中,藤并省三谈了很多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看法,这也是他的研究领域。
在谈到他近些年有相当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林朝阳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上时,藤并省三是这样说的:
「不是我把精力放在林桑的作品上,而是他的作品一直吸引着我。林桑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当被问到「认为哪位中国作家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藤并省三毫不迟疑的回答:「当然是林桑!」
这句话脱口而出后,他又补充道:「林桑早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只是他过于年轻了,诺贝尔文学奖总是习惯性的忽视年轻人。但我相信,林桑终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藤井省三在《文学研究》发表的言论在大众媒体上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倒是在国内的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掀起了一阵热烈的讨论。
多年来,林朝阳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坛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作家,许多人都对他的获奖寄予厚望,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失望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很多人也不禁怀疑起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