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超越文学范畴(第 2/4 页)
大家细看林朝阳回答网友的提问,其内核不还是一样的吗?
大多数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理念,但像林朝阳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知行合一的践行理念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样想着,更让几人对林朝阳多了几分敬佩之情。
和雷抒雁等几人客套了两句,林朝阳又接看回答网友提问。
这天晚上的问答,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半。
林朝阳累计回答了网友245条问题,整理的问答记录赫然有5万8千余字。
当天晚上,网易聊天室在线人数创下历史记录一一2.4万人,打破了此前国内第一大聊天室碧海银沙最高1.3万人的在线人数。
网易此次邀请知名作家做客聊天室的创举,为自身带来了泼天的流量。
当天雷抒雁等几人工作完之后,被林朝阳留宿在西院,清晨离开时几人对林朝阳再三表示了感谢。
林朝阳笑容可,说道:「都是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
他这话让雷抒雁等几人心中感觉无比温暖,钦佩于林朝阳的古道热肠。
只不过,若是几人知道林朝阳与网易的关系,心里这份温暖与钦佩说不得要打几分折扣。
又过了几日,人文社版《天朝》第一卷在让读者们苦等了两三个月后终于上架了全国各大书店的书架。
图书在印刷厂打包发货前,人文社总编辑程早春跟《当代》副主编汪兆骞聊天,还提到了小说的销量,言语间尽是对销量的担忧。
他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天朝》在《收获》首发,尽管只销售100万份,但这依旧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必然要影响小说出版的销量的。
此外,人文社版《天朝》出版的效率确实不算快,《收获》的第一卷专号都已经出版3个月了,书才出版。
最近这段时间市面上的盗版已经越来越多了,程早春在春节后还特地派了社里几个发行部的干部前往各地打击盗版。
两个不利因素叠加,让程早春心里充满了对《天朝》销量的忧虑。
他并非是对《天朝》没信心,实在是人心不足。
正如事后汪兆骞跟祝昌盛吐槽的那样,「程总编就是太贪心,能拿到朝阳的新书出版权对咱们来说已经是幸运了。他也不想想,这么些年咱们才拿到朝阳几部小说?」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文社一直都是国内文学界的头牌出版社,殿堂级别的存在,但那是对普通作家来说。
林朝阳多年以来已经用作品影响力和销量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文坛第一人,可他的作品出版,大头都被花城出版社占着呢,花城出版社每年靠着这些作品的销售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剩下的少数几部作品,则是在燕京出版社和人文社手里。
想我人文社好岁也是堂堂「国」字头的出版社,竟然连花城出版社、燕京出版社这种地方出版社都竞争不过。
最关键的是林朝阳还是燕京作家,汪兆骞想到这事便恨不得让几任社领导都去罚站。
怎么就不能有人家花城社李士非那种礼下于人,三顾茅庐的精神呢?
要是领导们当年辛苦辛苦,他们现在是不是也能坐享红利了?当然了,这些话他也就是背后说一说。
而事实证明,程早春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也许是受《收获》「饥饿营销」的影响,也许是苦等林朝阳作品几年的关系,《天朝》第一卷上市后的销售可谓气势如虹,看起来没有受到杂志发表和盗版的丝毫影响。
仅上市半个月,销量便达到了50万册,有望在出版首月打破百万册销量。
各地书店补货的订单如同雪片一样飞向人文社,让全社上下都洋溢着一股喜气。
这些年文学式微,各类文学书刊的销量下滑迅速,人文社的日子也不好过。
《天朝》要光是一本书也不值得他们这么激动,问题是《天朝》总6卷,据说已经写的差不多了。
一想到未来人文社还将享受5次这样的热卖场景,大家就很难不激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