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格局(第 1/2 页)
与三位封王的皇子去六部历练同时下达的还有另一道旨意:三个月之后,这三位皇子都将出宫开府。与此同时,最年长的容王婚事提上日程。
虽说景朝的皇子一向成亲晚,大多在弱冠之年出宫开府后才迎娶正妃,但皇子议亲兹事体大,从挑选到六礼走完正式成亲,没有个两三年是搞不定的,所以通常在皇子十六七岁时便由宗人府拟送适龄未婚女子,由皇后及皇子生母一起相看,一般在弱冠之前一两年便会定下来,等到弱冠开府,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皆已完成,立即便能迎亲成家,王府内务也有女主人掌管,一切恰到好处。但容王早就过了弱冠之年,因其常年戍守边关久不在京,选妃成亲一事便耽搁了,此时景朝四境无忧,容王被留在兵部历练,除了仁庆帝处于选定太子人选的考量,为容王选一位容王妃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最近宗人府忙的焦头烂额,虽说现下只是给容王选妃,但辰王与秦王年纪也不小了,放在以往,也该是定下王妃的年纪了,虽说不似容王有仁庆帝明确的旨意在,却也是近在眼前的事。何况辰王是皇后嫡子,如今却要先给容王选妃,也不知皇后中意的儿媳妇是哪家的,若是他们不小心将皇后心怡的儿媳给送到了容王妃的候选名单,也不知皇后娘娘会不会生气……但若是为了给辰王留着好的而给容王送些退而求其次的姑娘上去……也不知容王会不会恼火……
不仅是宗人府,内务府和工部也很烦恼。容王府本就有,辰王府早就在建,三个月虽然需要赶工,却不至于耽误辰王入住,只有秦王府,因秦王距离弱冠尚有两年,在姚氏之乱之前秦王既不像辰王有个好娘,也不似容王有一身军功,因此他的秦王府根本没人提过,自然也不可能在造。于是仁庆帝干脆大笔一挥,直接赐了一座府邸作为秦王府,只是这座府邸原本是赐给以为一品大员的,那位官员致仕后便又收回国有,虽然闲置,倒也一直有专人看管修缮,只是规格上不符合亲王府要求,因此还需对府邸进行改造,三个月时间,说实话,恐怕会有点难弄。毕竟一品大员的御赐官邸,与亲王府根本不是一个路子的啊……
关于王府的这些细枝末节,在如今的新京,除了工部与内务府,恐怕无人会注意。毕竟眼下的重中之重,是太子之位。
太子之位,原本朝中大臣都默认是炎皇后所出的辰王,奈何仁庆帝对这位资质平庸的嫡长子似乎并不看好,但辰王依旧是最有实力问鼎太子之位的皇子。毕竟他是仁庆帝唯一的嫡子,而其母族炎氏一族又权倾朝野,后宫又有皇后坐镇,若太子之位不落到辰王头上,无论是谁,恐怕也坐不安稳。
——但这也是辰王的硬伤。一个资质平庸的皇子加上一个精明能干的母后和一个权倾朝野的母族,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能遇见外戚干政的未来。
容王是庶长子,又是军功赫赫的将军王,虽说容王的天赋都在战场上,但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人,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虽说坐镇朝堂与镇守边关是两码事,但容王之功,至少说明他并非碌碌之辈,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一时玩不溜没关系,总不可能一直学不会吧?若真是蠢笨之人,也不可能挣下这么多的军功了。
至于新冒出头的秦王,大约是眼下官员最瞩目的皇子了。这秦王殿下从小就聪慧过人,即便是懿安皇贵妃过世后,秦王也未曾藏拙,只是来了个剑走偏锋,从不将心思花费在正事上头,今日抓一个毛贼,明日又去替哪个子孙不孝的老妪主持公道……诸如此类,虽说做的都是好事,却也让人有些啼笑皆非——这些事若是新京府尹做便也罢了,堂堂皇子亲自去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实在是……然而姚氏之乱,却让所有人都对这位秦王刮目相看了。而此时,刮目相看的人中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原先不靠谱的秦王根本就是秦王殿下故意装出来混要是听的,为的就是保全自己,而处理姚氏之乱是冷静、善谋的秦王才是他的本来面目,而另一派则认为,偶然遇上姚氏之乱后临危受命的秦王殿下,终于知道身为一个皇子应该做什么,且做的还不错,算是机缘巧合之下的迷途知返,真乃我大景之福。
——而后一派的官员,居然人数不在少数。能在朝为官的都不是蠢货,然而这些人却愿意相信当初不靠谱的秦王是真正的秦王,如今靠谱的秦王也是真正的秦王,秦王殿下当初的伪装功力,可见一斑。
时局动荡,如今三位封王的皇子都有可能问鼎东宫,朝堂反倒沉寂下来。因为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这三足鼎立的局势是突然冒出来的,若是不再多观察观察,万一站错队可如何是好?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