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姚王(第 1/3 页)
宗政憬醒来后,果如大夫所料,不出几日就恢复了元气,虽说走起路来尚需拄着拐杖,但处理公务却是毫无影响的,加之前几日有姚瑾策收拾过他们失踪几日的烂摊子,且有容王心腹坐镇,他这近十日的缺席对于姚氏之乱的后续处理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而他此次负伤,中计落崖一事自然没有被宣扬开来,只是被渲染成了身先士卒的挂彩而已,
仁庆帝对潜州知州请罪折子的批复三日前便到了,功过相抵,不再另罚,潜州知州见好就收,立刻打开潜州城门,押送姚氏一干余孽至兰州,梧州知州则更早一日亲上兰州请罪。
至此,姚氏之乱暂平。因姚氏号称的十万之众从未完整集结过,其数据真假难以考证,最后潜州与梧州知州共抓获上万人众,鉴于主犯姚文远身死,其子姚渌新据说死于火灾,姚氏作乱的领头人一个都没活下来,宗政憬只选取其中主犯及姚文远底细后裔共计一百七十五人押解回京,其余人等就地关押,等候仁庆帝处置。
这期间,宗政憬忙得脚不沾地,蓝风等人又刻意不说,他并不知晓自己昏迷期间是姚媚儿日夜不离的照顾他,而姚媚儿搬回自己的院落后,一改活泼好动的性子深居简出,只每日做一做自己与姚瑾策的伙食。宗政憬虽然暗中艳羡姚瑾策的待遇,但碍于与姚瑾策的约定,只能假装不知,不敢轻易靠进姚媚儿,姚媚儿又一直窝在自己院子里,宗政憬连偶遇的机会都没有。
因紫薇玉莫名失踪,君氏宝藏尚未开启,姚瑾策被仁庆帝随后派来的人以保护为名限制自由,在宗政憬的周旋下,姚瑾策以有功之人的身份与他一道回新京。姚媚儿与姚瑾策的关系知道的人除了仁庆帝,便只有宗政憬的心腹,为不暴露姚媚儿为她招来灾祸,姚媚儿暗中先行一步返回新京,这次她依旧住进了紫澜苑。某种程度上来说,紫澜苑时姚瑾策与仁庆帝的平衡点,两人都觉得姚媚儿住在紫澜苑能让自己更放心些。
——如今,不仅是姚瑾策轻易不能脱身,连姚媚儿亦如是。姚瑾策的能力,仁庆帝遥坐新京亦是有所耳闻,有姚媚儿这个软肋在手,仁庆帝才能少费些心思在钳制姚瑾策上。毕竟姚瑾策大义灭亲的姿态十分高调,他又是秦朝君氏的唯一血脉,秦朝与景朝的更替不同于以前历朝历代的更替,对于秦朝的皇室后裔,即便他真的举旗要求皇位,也不能称作造反,何况姚瑾策这样识时务的选择了景朝。倘若姚瑾策选择的是姚氏,那姚氏便也不算是造反了。所以仁庆帝对于姚瑾策这位君氏后人,虽然喜欢不起来,却也是在谈不上厌恶。
姚瑾策甫一入新京,便随宗政憬入宫面圣。
这是姚瑾策第一次来新京,入宫自然也是第一次。
仁庆帝并没有在上朝的大殿上见宗政憬与姚瑾策,而是选在了御书房。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安,”宗政憬手一边行礼,一边捧着用紫檀木盒装好的玉玺,举过头顶,“儿臣幸不辱命,将传国玉玺找回,请父皇过目。”
姚瑾策跪在宗政憬身后:“草民姚瑾策,拜见皇帝陛下。”
立在仁庆帝身后的老太监上前,从宗政憬手中接过紫檀木盒,小心翼翼的放到仁庆帝的龙案之上。仁庆帝的目光并没有落在紫檀木盒上,他淡淡道:“都起来罢。”
“谢父皇。”
“谢陛下。”
宗政憬起身后,姚瑾策才缓缓起身。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