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献(第 4/4 页)
宋朝向来主张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然则,到了如今,边关战事日渐吃紧,不得不将精锐之军尽数驻于边疆,交由各地制置使统帅。临安城中的兵力大为削弱,但朝廷没有钱,边关的军费开支已经吃不消了,实在没有能力再养精锐之军屯驻于临安城了。
对于文天祥前面所说的训练一支精兵之事,赵昀虽然也深表赞同,但仍然觉得这就是空谈,没有钱,如何再养一支精锐之兵?
设立高级军官学校之事,倒是一个很新鲜的法子,可以议一议。
后面的发行国债,训练精兵收复国土之事,却是让赵昀大为心动。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也有过官府向民间借贷之事,但官方借贷大多数是一种摊派,地方遭灾了,向当地士绅土豪摊派借贷,许诺半年或一年之后偿还。
文天祥这种举债的方法倒是一个新鲜的法子,一是借债的时间长,十年或二十年,二是国家鼓励,民间自愿购买;三是不断的借新债还旧债,直到收复故土以后,部份债务归还本金和利息,部份债务按个人意愿以土地抵债。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虽然我赵昀不是多么英明的皇帝,但日思夜想的,却仍然是收复国土,重整河山,让大宋亦能如大唐一般,横扫四方。若能尽复国土,还都开封……赵昀想想便觉得激动万分!
端平入洛以惨败收场之后,赵昀原本认为,收复国土已经毫无希望了。赵昀也因此而沉迷于酒色歌舞,一蹶不振,但文天祥奏中所请,却又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发行国债既能解决眼下的财政问题,也能为收复故土做准备,再将故土尽数赏给天下臣民,让天下人同心协力,也未必不能与蒙古一战!赵昀精神大为振奋,暗恨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当然,还有,此刻凡是不讨论董槐和丁大全之事的奏章,都是好奏章。让朝臣们去讨论这些事吧,别天天扯董槐和丁大全了!
至于文天祥奏章中最后说的夜观天象,蒙古大军将要大举南下之事,却还得召他过来细细问一问。
“将文天祥的这个奏章,交付朝议吧。“
“另外,传旨,迁文天祥为右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