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献(第 3/4 页)
只是赵昀心中万分不甘,百般怒气在胸中乱窜,怒火焚得他心痛无比。
“朕贵为真龙天子,却不得不被你们这些人所摆布……”
“幸好听了丁大全之言,罢了董槐之相位,要不然,长此下去,如何了得?”赵昀生出了几分后怕之意:“这个董槐,为相不过几个月,在朝中的势力,竟如此之大吗?”
“陛下,这里有一封是承事郎文天祥的奏章,陛下要不要看一下啊?”
赵昀闻言,将奏章从董宋臣手中接过来。
“难道这个文天祥,也受人蛊惑,跟着上奏章保董槐,弹劾丁大全吗?亏得朕如此看重他!“赵昀心中暗道。
翻开奏章,却并未谈论董槐和丁大全之事。
文天祥的奏章中谈了几件事。一件事是请旨训练一支精军,人数为五千左右。
文天祥认为,自南渡以来,禁军皆已划为地方统帅,加上连年战事,精锐之兵都驻扎在边疆,临安空虚。因此,请旨再设一支精兵,作为紧急备用之需。
二是请旨设立一所高级军官学校,将各地的军官轮流调入学校学习,一则为朝廷培养人才,二则收将官之心。
南宋有专门的武学学校,也开设了武举,但实际上都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军事人才的目的。武学学校重视武术,体能,虽然也有文化课程,却并不受重视。武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当士兵绰绰有余,当将官就差强人意了。武举也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并没有为国家选拔出几个将才。
三是请旨发行国债,推行恩赏令,励精图强,为收复大宋故土做准备。
文天祥认为,可以发行专门的国债,给予利息并限定归还年限,鼓励天下百姓购买国债。国债所得之资,悉数作为收复大宋故土的军费。同时,颂布恩赏令,将沦陷的故土尽数赏赐给天下臣民,凡购买一定数量的国债者,不仅可以得到本金和利息,将来收复国土之后,还能得到一块土地。凡将士在收复故土的战争中立功者,同样如此。
宋
最后,文天祥在奏章中说,臣夜观天象,蒙古大军将于两年后大举南下,还望朝廷早做打算。
一封奏章,看得赵昀连连点头,文天祥奏章中所言,却是刚好切中了赵昀最关心的几件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