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壮士已死(第 3/3 页)
李隆基心头恼怒,却也只得忍耐。
他知道,在此国难当头之计,此行算是临时抱佛脚,可佛脚抱起来,也得郑重,至少,不能让世人看出他心中的不敬!
李隆基不是一个残暴而不计后果的君主。事实上,他的确具备执掌天下的雄才大略和审时度势的气度。只是,这些年来,他的才略在杨贵妃的肚皮上消磨了不少。如今安禄山的反叛,让他稍稍清醒了一些,他知道,在这种形势下,绝不能意气用事!
何况,他这次驾临大慈恩寺,是秘密出行。身边没有朝臣跟随,更没有杨国忠!
想到杨国忠,李隆基心里一阵苦笑。
若是有杨国忠跟随,他一定会免了这屈身般若堂的尴尬。那个乖巧的宰相,简直就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早就会按照他的意图,把事情办得天衣无缝。
跟随他前来,只有贵妃杨玉环和太子李亨!
说起这个太子,李隆基心里更是失望。
从安禄山反叛到现在,已经三个月了,这个身为国家储君的李亨,竟然没有一句安邦定国之策!
他只是跟在皇帝的屁股后面,终日唯唯诺诺,听候皇帝的安排。
就连瞻仰佛骨这点小事,他都没安排好!你还能指望他力挽狂澜!
大慈恩寺唯一做得能让李隆基略感欣慰的,就是请出了寺中泰斗虚远法师,陪同李隆基瞻仰佛骨。
虚远是大慈恩寺方丈法师空明的师叔,是大慈恩寺辈分最高,佛学造诣最深的法师,平日里不与任何俗客见面。李隆基做了几十年皇帝,也只与虚远见过两次面。那还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这些年,虚远一直在闭关,连寺中僧人也见不到他。只有半年前,因为吐蕃国师鸠摩前来辩经,虚远出了一次面,与鸠摩有过一番交锋。再以后,虚远便再也没有出过禅房。
这一次,终有又劳动了虚远的大驾,算是大慈恩寺给了皇帝一个面子。
从大雄宝殿,到般若堂,是一条青石小路。小路两旁,是龙武将军陈玄礼率领的龙武军,他们全都扮成僧人模样,在道路旁合十俯首。这是权宜之策,大慈恩寺不接受军兵,但皇帝须有龙武军护卫,龙武军兵将扮成和尚,也算是勉强符合寺规。
执法僧空悔在前引路,李隆基和杨贵妃并排走在中央,表示大唐皇帝夫妻一体,虚远走在左后,与李隆基相差半个身位,而方丈空明则是与太子李亨一同走在李隆基身后五步开外。
陈玄礼手握腰刀,走在李隆基和杨玉环身前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