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圣旨(第 3/4 页)
毕竟贾元春当时是皇后跟前的女史,遇到皇帝的几率还是挺高的。而且宫规规定皇帝每个月固定有那么几天要留宿皇后宫中。
皇帝不喜欢贾元春也不喜欢四王八公等老牌的勋贵之家,所以他对贾元春视而不见。那时候他还盘算着,等贾元春年岁到了,封个位分高一点的女官就放出宫去。
怎么着也是老臣之后,该给的体面还是要给的。
可谁还会想到,贾家竟然借着家中一个后辈女眷的葬礼联合了一大堆的勋贵老臣,直接向皇帝示威,加上那会儿太上皇也向皇帝施压,皇帝没办法,这才册封了贾元春几个。
那是他登基以来最憋屈的一件事了。因为太过恶心,他并没有按照惯例册封贾元春为嫔妃,而是以内廷最高女官的官位来册封她,还提前给了谥号。
也因为这件事情,皇帝一直记恨着贾家和跟贾家有关联的一切。
如果这张折子不是宁寿宫转来的,他绝对会丢到一边。
他的心腹大太监郭固见状,小心翼翼地道:“陛下,听说一等神威将军病了,病得很重,以致于杨侍郎急着给儿子办喜事,就怕贾将军有个万一,林小姐要为舅父服丧耽搁吉日。”
贾赦要死了?
这倒是个好机会。
皇帝这才细看那奏折。
贾赦的奏折写得哀婉动人,只可惜,皇帝对贾家的印象实在是根深蒂固,那一句句没给皇帝火上浇油都算皇帝心情好。
“原来是请辞爵位并自请出宗的。”
请辞爵位?
自请出宗?
郭固都愣了。
皇帝道:“去查查是怎么一回事儿。”
立刻有小太监应了。
过了不久,小太监回来,将贾赦在杨家筵席上脸色大变,带着儿子急匆匆回家,上了折子后就病了,今日又受了惊吓已然昏迷不醒等事一五一十地禀告给至尊。
皇帝道:“竟然如此胆小?那他儿子怎么去的平安州?”
而且是两次,还见了平安州节度使。
这是皇帝绝对不能容忍的。
郭固道:“启禀陛下,据臣所知,这三十年来,贾将军基本不出门,没少被人笑话是花园将军,后来又成了马棚将军,就连其长子贾琏也不大看得上他。早在十年前就有人说贾琏在乃叔家住着,帮着料理庶务,旧年还听说因其只听叔父不听生父,被贾将军寻了个借口打了一顿。”
“竟然有这样的事儿?”
“据说是因为打小养在荣禧堂里,因此亲近叔父婶母,后来又干脆娶了婶母的娘家侄女小王氏。”
言下之意,比起贾赦,更有可能是别人指使,好比说王夫人。
毕竟王夫人身后还有个王子腾。
那可是金陵四大家族这一辈的中流砥柱。
“哼!”皇帝冷哼一声,道:“贾恩侯果然没有掺和到那些事情里?”
“万岁,据微臣所知,没有。”
打击勋贵,步子不能太大,时间也不能拉得太长,不然于国不利。
郭固不想皇帝因为个人爱憎导致朝局动荡不止。
皇帝冷哼一声,顿了顿,又问:“贾尚书之父在任上如何?”
郭固的腰又弯了一度,道:“启禀陛下,三年来吏部给贾大人的考评为中上。”
“中上吗?”
听到了皇帝隐藏的不满,郭固更加小心了。
良久听皇帝道:“贾恩侯共有几子?”
“回陛下,贾将军现存两子。幼子单名一个琮字,年十三。”
“既然如此,贾琏就不必留了。”
反正贾赦还有一个儿子能为他养老送终。
“是。”
皇帝在折子上批了一个大大的准字,然后道:“贾家的爵位先压一压。等江南的事儿完了再议。”
两代君王都准了,很快就黄门官来贾家宣旨。
当时贾母正好在贾赦这边。
贾母原本以为儿子是在装病,因此没理会,等得到了琥珀玻璃两个的回报,这才急了。
再不喜欢,贾赦也是贾母的亲儿子,是贾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贾母对贾赦素来是“恨不死,亲生子”,可是贾母从来就没想过真要贾赦去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