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山北,山北(一)(第 3/4 页)
掳掠?契丹能来这边抢,唐军就不能去扶余抢么?
互相伤害?
营州有塞内为后盾,就算全打烂又怎样,但是扶余砸烂,秃头蛮喝风去么?
打不下城,掳掠意义又不大,那就是要杀人?比如算计他老张或者李三?
这就更可笑。不是不能想,但过于异想天开吧。
巫闾山以东这边地势平坦,无处设伏。即将入夏,大辽泽泥泞不堪,难道契丹想藏在大辽泽里,等机会暗算他?还是有信心在平原上吃掉自己这万余骑?阿保机打算出多少兵,准备死多少人?
无数个问题在眼前徘徊。
张将军难呐!
……
五月二十六日。
契丹军居然真的开始攻城。
头数日打得比较儿戏,胡儿们乌泱泱冲上来,护城壕都过不了就被箭雨射回去。城头的武夫们都开始将守城当成炫技现场,尤其是卢龙军一批新兵蛋子,刚上城头时着实紧张,待发现胡儿们如此拉跨,一个个都抖起来了。
但是到了第三日,画风突变。冲上来的不再是胡儿,或者说,不再是阿保机的军队,而是被他们掳来的部民、汉儿。尽管已经进行了疏散、告警,毕竟地域广阔、时日短暂,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被契丹俘获。比如燕城以北的各部至少过万被俘,周边屯点居民亦有过千失陷,具体完全没数,只看见他们被秃头蛮用刀逼着上来填沟壑。
哀嚎一片。
眼见着人群靠近,城头不论卢龙军还是燕城军都很傻眼。说到底,他们大多没怎么经过实战,尤其燕城军,不但是半只菜鸡,城外更有许多就是其亲眷。燕城军,最初是征募燕郡城精壮充数,后来就由退役老兵及迁来的汉儿精壮逐步替换,原先那些大部都重新安排去耕牧、做工、修桥铺路。
这二三年,从塞内陆续牵来大批汉儿,极大改变了营州的人口结构。也正因如此,在燕城附近屯田的大多都是军士家属。
如此局面,燕城军难免迟疑,不敢发矢,初来乍到的卢龙军更不敢作孽。胡儿们便借着这个当儿,玩命填土,眼见壕沟都被土袋堆出几条通道,感觉火烧眉毛的王指挥忍不了了,带着一批老军壮胆,冲上去,硬着头皮斩了几颗脑袋,这才逼得军士放箭。
亲见城下惨嚎一片,韩刺史气得血灌瞳仁,抽出腰间钢刀一顿乱舞,恨不能飞身下城,到那胡儿旗下将贼酋手刃。爷爷费劲费力花了多少心血,才安顿了这点百姓,就被胡儿们如此糟蹋,老韩心中真是鲜血长流。
辽王根本无意对契丹赶尽杀绝,事实上,许多契丹都已入夏,而且安居乐业。大唐,在这方面一向包容,凡是归顺的,至少都比他们造反日子好过。辽王也绝非器量狭隘之人,饱读诗书的韩刺史无法理解,为什么阿保机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搞这一出。
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四个字。
什么?志存高远?那不可能,就是“种类下贱!”
见过大场面的王指挥站在墙头,看着城上城下菜鸡互啄,眼角有点发干。心道好悬,同时又有些疑惑,尽管手下远不能同老三都等精锐相比,但是看看秃头蛮器械粗陋,想攻破燕城怕不能够。是凭那几根大木杆子撞城门,还是那几架飞梯爬墙头么?
……
尽管数日攻城进展不大,阿保机的心情却并不着慌。
在他身边,主要是耶律家的兄弟、亲族。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