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混乱的开始(五)(第 2/4 页)
平卢军出塞后常驻柳城,由张德管军,韩刺史仍留燕城,管民。
郑守义蹲在定州搞春耕,办马场,静看一切发生,默默无闻。
不错,郑大帅也要办牧监。远在山北的于谦老儿将次子于翔打发过来帮忙,李三郎也给他拨了一批种马。如今义武镇种有许多牧草,养马的成本可以接受,于是,在大唐的最后时光,义武镇的牧监开张了。
……
李大忙着整顿,郑二忙着种粮、养马,朱三哥则忙着搞禅让。
大唐,走过了二百八十九个寒暑,终于到了尽头。
天佑四年正月廿五日,梁王终于回到汴州。
正月廿七日,大唐天子的使臣至汴州,主动要求禅让。
经三辞三让,三月廿七日,大唐末代天子降御札,禅位于梁。
大唐,享国二百八十九载,正告结束。
四月初四,梁王始御金祥殿,受百官称臣,下书称教令,自称寡人。五日,令诸笺、表、簿、籍皆去大唐年号,只称月、日。
四月十六日,梁王更名朱晃。
四月十八日,西历九零七年六月一日,儿童节。
五十五岁的朱晃小朋友着兖冕,于金祥殿即皇帝位。
四月二十二日,大赦,改元开平,定国号梁。以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以洛阳为西都,废唐西京长安,改称大安府、置佑国军。以废帝李柷为济阴王,迁于曹州。
朱晃篡国,大逆不道,辽王此时却顾不上为大唐伤春悲秋,因为就在三月初六,洛阳和汴梁间还在玩三辞三让的戏码,亳州刺史李思安率梁军一万精骑开路,共计三万大军,直扑幽州而来。
此时,张德率平卢军起行不久,铁枪都、铁骑军尚未入塞。李思安出兵时机拿捏之歹毒,可见一斑。幸驻防任丘的李承嗣反应迅速,早一步进入河间,保得城池不失。辽王得鸽信,起万余精骑南下,与李思安小战数合,将之驱离。但是瀛州经此一战,春耕大受其害,即便奋力抢种,减产已成定局。
大梁,就在这样的腥风血雨中,开幕了。
……
李承嗣目送梁军缓缓而去,心中愤愤。
沧州战事落幕后,辽王留怀远军在南线,李承嗣以主力驻扎任丘,兼顾瀛、莫二州。李思安来袭颇出意料,尽管反应迅速,仍被破了乐寿,数万大军在瀛州反复践踏,万余户百姓被掳掠,受创甚烈,为辽王治镇以来之最。
辽王叹曰:“梁贼攻朱瑄、朱瑾,二朱浪战不胜,退保郓、兖坚城,汴兵不能克,遂尽迁乡野百姓。数年间,郓、兖人口一空,无民无食。彼攻关中诸镇,李茂贞等坚壁不出,亦迁民人百余万口。朱三这是玩到爷爷头上来了。”
尽管知道瀛、莫早晚遭殃,不过知道归知道,当真挨刀时痛也是真痛。
刘二的义昌镇被汴兵折腾这些年,苦啊。
可恨河北的地形如此,北面倒是有山川险固,南边却一马平川无处可守。
让朱三这样日削月割绝不能够,辽王发狠道:“爷爷这就让三郎准备,迁徙人口,将瀛、莫迁往幽、蓟、檀、平、营等州安顿。”不迁人口不行了。咬着后槽牙,恨恨道:“我再给你留下五千义从军,去魏博抢,放开手脚干。罗绍威既一心投梁贼,那休怪我李正德不讲情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