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李绩出手(第 2/4 页)
武怀玉的女儿已经许给李客师的孙子,何况怀玉还是李靖的学生。
“要是能够亲上加亲就最好了,”李客师笑着道,“二郎最近跟三娘关系如何了?”
“我前段时间一直在樊川乡下,三娘曾经去看过我,”怀玉道。
“三娘挺不容易的,如今能从峨嵋回来,我们全家上下都不希望她再回去,我看你们也是郎有情妾有意,不如就······”
武怀玉不知怎么答,这个事情确实弄的很别扭,事到如今,李家倒是想开了,也不要名份,也不管议论,也只希望李三娘能够好好生活,只要她愿意不介意,那李家也不强求。
可是对武怀玉来说,这事情到今天这局面,确实也挺尴尬的,随缘吧。
“让三娘随你一起回幽州吧,两人多相处相处,”
李客师也算是代李家出面,
“三娘要是愿意去幽州走走,也好。”怀玉道。
李客师很高兴,还主动的要送武怀玉一些鸽子和鸽奴,甚至大方的表示愿意传授养鸽子之法。
武怀玉挺惊讶的,这时代的人,对于技术一类的东西,还是很保密的,都是当传家法宝,就连那医生,连个药方都经常是只传嫡长的。
“其实也就是个玩意,费些钱财和人力,也没啥秘诀,跟养马养马球队是一样的。”
李客师走后,李绩的弟弟李弼登门拜访,送上了些礼物。
李弼在卫尉寺做官,官不算大,可他爹李盖是舒国公,阿兄李绩是曹国公,他官职再小,那也是曹州李家的代表。李弼并不是也想去河北打仗,李家如今的地位不需要,何况他阿兄就是一路总管,用不着来求武怀玉。
一番寒喧之后。
李弼说听闻武家现在种棉花,李家也想学,想要求些棉种,还有就是武家的棉纺技术。
武家其实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棉花,并在改良棉花的去籽压花纺纱织布的工具了。
到现在,也算是小有所有,论起棉纺技术,可以说已经远超西域产棉大户高昌,更比岭南的狸蛮们强的多。
高昌人还在纯手工去棉籽,但武家已经开始用辊式轧花机去掉棉籽,用弓子敲击震动去掉棉花里的泥土和结,用纱纱杆和一个纺锤把纤维纺成线,再用织布机把纱线织成棉布料。
甚至现在武家还在研究兽锭纺车,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机械装置,由一个大轮、一个小轮、一根长杆和多个小锭组成,通过牛马等牲畜拉动大轮带动小轮旋转,从而使长杆上下摆动,带动小锭上的棉花捻成线。
若能研发成功,那这种兽锭纺车要比人力手摇纺车效率高的多。
武家棉织四个基本工序,轧、弹、纺、织,分工明确,纺织工具一直在持续研发改良,其效率可以说远超高昌国,更别说现在国内少量种棉花的范阳卢氏,离狐李家等了。
李绩不仅是现在大唐军方有名的山头,他家在隋朝时就是曹州有名的豪强大户了。
李绩家出身于高平徐氏北祖上房,隋末迁居滑州,其祖上也是世代官宦,只是后来北齐灭亡,徐家也遭受涉及,家道衰弱,但仍是地方首富豪。
如今虽说赐国姓列属籍姓李了,但李绩家那也是迅速壮大,远超祖上的兴盛。
这几年李绩虽说官爵不怎么动了,但李家的财富田地却还在迅猛扩张。
李家在河南山东河东河北拥有大量田地,而且他们家也种了许多棉花,也纺织棉布,在大唐的白迭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