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整个江南难忘今宵(第 3/4 页)
“拆了南直隶,设了什么淮扬布政使司,难道就比现在好?”
“海运局运江南漕粮到北方,如今可以达到河运局的几成了?”朱厚熜忽然打断了江汝璧。
这个问题江汝璧回答不上来,看他顿了一顿,杨博开了口:“尚无确切数字,但不会低于四千万两,不会低于八年。”
“讳莫如深……”
南京国本几个字,其实不是说着玩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这确实是挖大明自己的根基。
他们很紧张,因为这件事毕竟非同一般。
那人脸色大变:“此等大事,我区区一个乡贤,纵然是郡望郎,又岂可出头妄言?”
但是将来……
朱厚熜看了一眼杨博,又看了一眼显得有点尴尬的江汝璧和王慎中。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从北宋丢了燕云十六州开始,北方其实已经在外族治下四百余年。不把政治重心北移,最终北地是一定会胡化的。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并非那么牢不可破,时间的力量是恐怖的。若大明一直定都南京,北方并不会像现在这样牢固地心向大明。
江西铅山,年底前到费家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探一探费家的口风。
从这种角度来看,朱棣对华夏的功劳,是堪称巨大的。
因此,其中的南直隶就显得比重更大了。
“呵。”另一个士子拥着娇娥,就着屋中炭盆,冷笑着说道,“那要看是对谁好,对你我这些生员,必定是不好的。只说一点,诸省乡试已经都是北京礼部来出卷派主考,南直隶可还不是!将来南直隶诸府州官员均由北京吏部铨选考功,我辈子嗣要考个生员出身,也没有以前那般容易了!”
陆炳站在那里,静等皇帝的命令。
严嵩表面上只是附和了一句:“岂止投石问路,简直石破惊天……”
张孚敬一个提议激起的波纹在往外扩散,但诡异的是,过年前这最后的一段时日,竟并没有多少弹劾张孚敬的奏疏呈上来。
“最主要倒是南京那边的动静。”朱厚熜抬起头看着陆炳,“你让王佐往南京加派一些人手吧。这个年,就辛苦一下在南京的人。”
……
在铅山东北面,徽州府如今隶属于南直隶,在外行商的人也都回家过了年。
“此事,只怕是必须成的。”
说话的是李默。在广东清吏司任主事时,他顶头的三任户部尚书分别是杨潭、吴廷举和张恩,吴廷举后来又去总督广东,张恩则从广东左布政使升任的户部尚书。可以说,李默的仕途是和新法密切绑定的,甚至是和如今隐隐形成的广东派系密切绑定的。
某个士子一脸想不通。
应天和淮扬总督刚刚撤掉,南直隶诸官今年本来过得还不错,毕竟头上少了两个大人物盯着。
“回陛下,刚过两成。”
这些事情,需要盘算很久了。
“八年,每年要准备至少五百万两银子。”朱厚熜默默在心里盘算着。
庙堂之外,南直隶的存在也与江南乃至整个大明不知多少官绅家里的私利有关。
从这种角度来看,朱厚熜现在也要好好做决定:南直隶的问题究竟怎么处置?
在四川,已经致仕在家的杨廷和眉头紧蹙,神情与家中为过春节而布置出的喜意格格不入。
后来的清朝之所以一定要拆分南直隶,那是因为他们外族入主的身份,过于强大的南直隶对于清朝的统治是更大的内忧。对此时的大明来讲,无非多花费一点代价,就能让北京获得极大的稳定支持。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