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整个江南难忘今宵(第 2/4 页)
现在朱厚熜是帝王,他站在帝王的高度思考这些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王朝的最高政治任务其实是保护耕地。朱棣其时一定要迁都北京,是在草原部族的压力下,必须从北面保护好大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一大块最好的耕地。
消息传到了南直隶,这才是真正的轩然大波。
舆图上,大明的疆域不像之前那些版本那么大,把许多实际没法加以控制的区域也囊括进来了。
“两成……那就是还到不了百万石。”朱厚熜点了点头,又问道,“重新整修北京到长沙的直道,工部初步估算要多少银子,要多少年?”
真要论的话,吴廷举应该是广东派系重要的一员,张孚敬应该全力争取吴廷举的支持。但现在,吴廷举却在严嵩府上,和他交流这件事的走向。
继续守好国门,从北面加强大明的战略纵深、改造归化更多北地汉人甚至各族的思想,这都是万世之基。
“是……”
“……先好好过年,先看看,朝廷这不是还没有定论吗?这么大的事,自有诸位大人先商议。”
田土清丈完成,把每年因为受灾而减免的税赋算在内,朱厚熜要盘算的是江南官绅富户还能容忍让出多少私利,大明的财政水平能改善到什么程度。改善的过程中,能不能支撑朝廷把许多短期长期的事情做了,又进一步加强对整个大明的控制力度。
吴廷举和严嵩两人互望了一眼,随后都默默端起杯子喝茶。
“今年是粮赋,明年只怕就还有课税了。从浙江出海回来,都要从海贸行那里买些那什么鸟粪石过来。既花了钱,又占了舱!浙江市舶司那里没办法多赚一点,江南一京三省的课税还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方兄,你可是下品郡望郎,总要说点什么?”
严嵩倒还好,他觉得自己的身子骨还不错,今年才刚刚虚岁五十,所以他觉得自己可以再等五年甚至八年。
吴廷举想着散朝之后文华殿里的沉默。当时,人人都没开口,也没有讨论这件事。
……
徐阶也是缓缓摇头轻叹:“下官在南京吏部时,感触也颇深。南直隶的问题,大半倒是南京的问题。南京的问题,又都是三品以上和勋戚的问题。”
他一样需要看看朝野的风声走向。
“老爷,少爷但凡来信了,自然是立马送到您面前。”
总宰的位置只有一个,国务殿和参策的位置也只有那么多个。但是四品到三品、三品到二品,还有多少官员?
虽然都穿的朱袍,但人人都想往上再爬一爬。哪怕爬不到参策和国务殿,南京好歹还有一些位置让他们获得相应的官品,有一些不小的权力。
严嵩听到李默这样说,“哦”了一声:“为何必须成?”
在交通不算便利的此时,什么地方是经济和人口中心,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最适合成为政治中心。
杨廷和沉默良久,只能悠悠说道:“我已致仕,他的路,该他自己走了……”
酒楼茶肆,烟花之地,处处都是谈论。
南京官员、江南士绅,自然是更加关注这一点。
朱厚熜也并不急着找臣子来商议参谋,这本就是不用急也急不来的事。
“哎……”
朱厚熜看完了陆炳送来的在京百官每日行状奏报。
北京的维持,要依赖以南京为中心的钱粮转运。
“难道就这么……”
改造一块已经丢了四百余年的地方上的人的思想,谈何容易?
想象一下,如果土木堡之变时都城还是在南京,现在便又是划江而治的格局。蒙元得到了北方土地资源和汉人农耕、工匠技术加持,会比现在难对付不知多少倍。而又进入到与南方并不属于一个国度的时代,多年后就再无大一统、同为华夏的认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