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41回、返照人心即地狱,世界十方无量光(第 2/4 页)

    也有人在菩萨面前泄怨。某人做的坏事太多。求菩萨把他收了下地狱吧!某人怎么还不死?邻居有钱有势盖了一栋高楼,菩萨罚他家失火吧!有人借了我的钱不还。请菩萨诅咒他。

    凡此种种欲念萦绕,定心不得安住。有善念、有恶念、更多的是难言因果对错之常念,比如某男仰慕某女,可是某女心向他人,于是某男祈求菩萨成全,这种事情怎么成全?众生之祷告,菩萨怎么办,世上没有一种大法力能满足。

    梅振衣听见不是一人接一人依次的祈求,而是千万念合一应有尽有,折射世间众生态。他定心守住未乱,明白地藏地意思不是要他解决这些欲念,而是在此情景下回答刚才那一问——何为菩萨行?

    梅振衣第一念想到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因为心经的开篇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然而他在神念中回答却是:“我师孙真人教以大医精诚心,体疾患之苦常济世人,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以尽天年。”

    阳神超脱炉鼎之外,外其身而身存,口就是心,说出来的就是真实感悟,没有什么故弄玄虚之妄语。老老实实此话一答,眼前所见又有了微妙地变化。

    还是万念合一,却不是在菩萨座前,而是法眼所见世间众生各种念,与刚才所求一脉相承又有微妙的变化,伴随着种种批判与咒怨。首先是各种咒骂——世上那么多坏人横行,菩萨为什么不让他们下地狱?

    还有人暗激其心——我当扫除一切障碍,这个世界本该为我。却又看不清他要扫除的障碍在哪里,自己也成了他人欲念中当扫除的障碍。

    有更多人在表达失望与不满,对周围的不满,对家国的不满,对祖宗的不满,对神佛的不满,——我今日何至于此,不能立足世间扬眉吐气?我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世界?

    凡此种种欲念交织。齐于灵台呈现难以评说尽处,正是这世间众念纠缠、限制、冲突,推动了世间历史前行,造就了各种“功”与各种“业”。然而梅振衣明白,地藏不是要他去解说这世间众生欲地功业,还是在此情景下回答那一问——何为菩萨行?

    “观世人如一人,合万念成一念,自然洞明。”梅振衣答道。

    这等于开口破法。从方才的欲念交织纠缠中跳出来了。眼前所见又有不同,成了方才所见众生地各种“行”,有的值得赞叹,有的值得感慨,有的值得惋惜,有人可笑,有人可恨。世上众生合一,呈千人千面。而一人之行,亦可见多人多面。

    梅振衣没有再多看,直接答道:“世间事众生自取,向何处而往便是从何处而来,轮回如此。变迁亦如此。悲悯情怀从何而来,幽冥世界亦从何而来。”

    三句话答话,一切回归沉寂,梅振衣从地藏菩萨法座上消失了。又回到无边无际一无所有之中。

    梅振衣再次一抖炼魂幡,这回施展了收摄之法,周围无边的黑暗世界彷佛以他为中心不断涌来,在光芒中消失于无形。既然照不破无边黑暗,那就把周围的虚空都摄入炼魂幡,这幽冥世界中总有可见之物。

    法术刚刚展开,神念中又听见乔觉地声音喝问道:“何为无量光?”

    地藏菩萨也太欺负人了吧?在菩萨座上问完“菩萨行”还不够,又在这无边无物地世界中问“无量光”!然而这回却不是问。而是自问自答,紧接着梅振衣就听见从四面八方传来地唱偈之声——

    “无量光照尽十方世界,尽十方世界自性光明,尽十方世界在我光明中,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我。”

    随着唱偈声,梅振衣忽有触动,心念起处入“众生观”境,自性光明照见幽冥世界。

    幽冥世界中有何可见?就是方才在法座上所见众生地“死”后的幽冥境。“幽冥境”与清明回顾一生的“中阴光明境”有何不同?其实它涵盖了中阴光明境中的一切。但是多了别的感受。让人体会的更加清晰。

    怎么形容呢?梅振衣的第一反应这幽冥境很类似于天刑,但又与天刑完全不同。一生所历之事。与世上有灵众生交往所留下地痕迹,全部被返照回来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神话之后 剑来 剑啸灵霄 飞剑问道 仙逆 大夏文圣 谋局 玄鉴仙族 不朽凡人 志怪书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中州录 仙父 诸天长生从笑傲开始 冰河洗剑录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星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