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铁钉营旗(第 4/4 页)
匠人队长接过铁皮,迷茫的看了一眼,这似乎是个破箭头。
李孟羲的要求奇怪,匠人队长不知李孟羲要干嘛,还是认真去干了。
在木头上掏一个小洞,用不了太多人手,匠人队长亲自拿着凿子忙活,不大一会儿,木洞掏好了。
再按李孟羲的说法,把铁皮放进去,匠人按自己的理解,以为李孟羲是想打个锲子,匠人自作主张的放好铁皮之后,又拿了几个碎木纤子钉进去,把木洞和铁皮一块堵实了。
匠人做完了这一切,李孟羲去看,当李孟羲看到匠人自作主张的把铁皮固定住了,李孟羲顿时明白了此举的作用。
他一开心,便尚了匠人首领一斤粮食。
之后,实验铁钉的效果,匠人们把木杆树枝拿起,然后稍用力往地上一树,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诺长的一杆长杆,竟然扎在了地上,没人扶,就树那里了。
匠人们见此,啧啧称奇。
木杆不用人扶就能立在地上,乃是众多因素相累而成的小小奇迹。
第一,所处的匠人营地,在伤兵营地左近,得益于义军完备的后勤管理和不错的医疗管理水平,伤兵营在这附近驻扎的那天起,便开始清扫整理卫生,地面清扫的干净无比,有闲的无聊又热心的家伙,铲土把坑洼给填平了。
因而,地不是一般的平,这附近地很平。
其二,木杆,一根长木杆要能直立于地上,就得重心完美,就得木杆笔直。
又直又长的木杆不容易找,至少仓促之间极难找到,李孟羲没找到合用的木杆,他把他自己的【神机】大旗的旗杆拿来用了,这才有了一根极笔直的旗杆。
其三,在匠力。义军重视匠人,因而精挑细选了很多熟手匠人,随便来一个匠人队长,木工活都是精湛的。
这是一个方面,只有技艺精湛还不够,义军对匠人很好,没有把匠人往死了劳累,正因如此,时时空闲的匠人一遇到活,便有十成的精力和心思来完成。
若是要一个累的要死的匠人去在木杆上掏个洞,匠人肯定草草应付,木洞肯定不会很精准的在正中心,于是木杆肯定歪。
正因为匠人们悠闲,工作质量才能极高。
再加上军中激赏机制的关系,匠人们工作热情十足,小小的一个活都很认真的去做。
也正因如此,匠人队长花了心思和足够认真,小小翼翼的在木杆正当中,一点没偏的掏了一个洞,然后还主动把木洞填实,这才,木杆的钉子能又正又稳。
旗杆立地不倒,看似平平,可非是涿州义军中,其他各处,绝难见此景。
李孟羲好奇的抬着头看着高高的旗杆,他在等,到底几秒旗杆才倒,然而,等了超过十秒,有风吹过来,旗杆也没倒。
钉子如此好用?李孟羲所有所思。
那除了旗杆,所有需要稳固在地面上的军器,可不可以都用钉子?比如阵战时的塔盾,塔盾底下带个环,临战,用手指粗的铁钉钉进环里把盾钉紧,如此,盾岂不是稳的敌军根本就撞不动?
铁钉可能成本很高,可人力成本也高啊,战败的成本也高了,一个铁钉,研究一个士卒生命,就能少发一份抚须,一份抚须,怎么也比铁钉贵的多吧。
再有,一千枚铁钉,便能让一场大战中我军前排盾阵稳的跟王八一样,此强大优势,有时或可决定一场胜败。
一场胜败的价值,跟一千铁钉比?一场胜仗就是用一千把刀来换,也值了。
铁钉方便好用,除了成本,没有缺点。
那就,以后多做些铁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