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百一十五章 科目十五卷(第 3/4 页)

    李孟羲嘴角抖了抖,他觉得没办法出和圆相关的题了,因为生产中普遍的常识是,圆直一周三,确实,三跟3.14也差不多少,做个车轮什么的,因为车轮本就有茆榫嵌合的余量,所以稍微长一点就行了,不用严格用圆周率。

    关羽说圆周率是三,刘备也说是,寻常士子,大抵也可能说是三。

    但,问题就在这里,若统一答桉是三,那万一,士子们中有了不得的高人呢,人家知道圆周率不是三,答了个更精确的答桉,难道要判人家错吗?显然不能。这埋没了人才。

    经认真考量之后,李孟羲决定,但凡涉及圆的题,额外加一二分值,按圆周率三算的人,给普通分值,精确计算的,加其额外分值。

    毕竟来说,放实际背景,就汉代这数学教学状况,圆周是三是三点一四,还是3.1415926都应该是对的。

    待基础的代数和几何题出完,李孟羲查了一遍,发现已出了近八十分的题。

    这基础的部分之后,第二部分,应该算是应用题类别,乃结合实际问题出题。

    依照关羽给的九章算术题,李孟羲依之稍加改变,出了税务,买卖,量高,测量地亩,等等实际用题。

    这一部分题出完,满二百分的卷面,只剩三十多分的剩余了。

    最后这三十多分,李孟羲发大招了。

    他舍弃了参考九章算术,他结合代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加入了概率,分数,百分比,加入了三角方形圆形梯形等各种基本计算,又结合测高量长,买卖进出等多方面问题,出了一个超级大题。

    题出完,让关羽去算,让刘备也去算,李孟羲也算。

    题实在复杂,李孟羲自己出的题,他自己算也花了好久才把答桉算出来。

    看刘备关羽二人,正眉头紧锁,远未结束。

    算一遍不放心,李孟羲又从头算了一下,喵的一算,结果数不一样。

    挠了挠头,再算,第三遍,数却又不同了。

    算三次,三个数。

    到此时,李孟羲看了一眼自己验算的草纸,一张大纸,已写的满满当当。

    李孟羲恍然想起一事,按水平来说,在李某人的诸般学问当中,李某人的数学水平大抵是比汉末士子强上一些的,可强如李某人,也得拿笔一步一步的算。若是,不给士子们发草纸,那士子们都没地方写,没地方算,那到底是何等的记忆力,何等清晰的思路,才能只靠默算,就把乱七八糟的题目给算的明白?

    所以,李孟羲意识到了一个大问题,古人大概是很习惯默算的,尤其汉以前。这是因为计算工具不发达,造纸术也不发达,纵是想笔算,没纸。所以,古人擅长掐指一算。

    问题就在此处,考试应该能把人才高低区分出来,而默算无论如何难度太高了。

    只默算一项,就把数算的门槛拔高的太高了,而这不符合考试所追求的区分人才的需要。

    所以,李孟羲觉得,考试时,尤其考数算一科时,得发草纸,一张还不够,得发两张打底。

    两百分的数算题出完,李孟羲检查了一遍试卷,他长舒了一口气。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折尽春风 晋末长剑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万历明君 小老板 沉溺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中华武将召唤系统 三国之暴君颜良 北齐怪谈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三国第一狠人 大秦守陵人 斗罗之空棍 大宋的智慧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公主闯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