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百一十四章 第三类印刷术(第 3/4 页)

    经学题,李孟羲大致分诸以下几部,第一部,零散的【论语】散句,以填空的形式出。

    第二部,结合实务,听写,比如,百家姓氏,粮食,军旅相关的常见词汇,这考察文字功底与听写能力。这一部,是经学考试最重要的内容,只是考察文字水平而已。

    第三部,乃考察书信,公文等基本的的各类文字格式。这第三部,李孟羲又不懂了,幸而刘备关羽皆懂,当时刘关张相识,就是在涿州的征兵榜文之下认识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汉代人,刘关张对常见的公文告示格式非常清楚。

    经学三类题目,按分比,李孟羲规定的是,论语散句,三十分,公文格式,五十,其他一百二十,全是为考察文字功底的听写。

    对分值安排,刘备和关羽多有异议,都说论语考的太少。

    可,李孟羲再一考虑到实用性,喵的论语读的再熟,结果就只认识论语上的那些字,让去记个【攻城弩车】这四个字,他喵的弩不会写。那这般通晓论语的读书人,他用处在哪?只能做小孩子的启蒙老师,而难掌实务。

    再者,李孟羲再一考虑到自己还记得的论语实在不多,这要是考的太多,那阅卷的时候,都不懂对错,岂不尴尬。

    所以,从李某人的面子和实用性两个方面,论语知道点就算了,文字功底更重要,要想执掌实务,政务的基本就是得能写会记,故而,不管军政民政,文字实务极其重要。

    刘备关羽二人拗不过李孟羲,只能出题。

    花大约半个时辰,题出完了,李孟羲把题目算了算,核对了一下,删减排版一番,又拿大纸誊抄了一番。

    然后,又用另一张纸按印象中的试卷的格式设计了板面,然后小心的尽可能小的一笔一划的抄写试卷。

    考虑到汉末的书写习惯,乃是可恶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李孟羲只能别扭的也这样誊抄。

    纸张左上角,第一列,先是,【籍贯】,然后,州()郡()县()乡()里()村(),各级籍贯。

    然后紧跟着是,【姓名】姓()名()字()。

    试卷的这一部分,乃是等级参试人的籍贯和姓名,李孟羲突然问刘备关羽二人,“要不咱们发下白纸浆湖,让考生们写好名字,把名字湖上,以此,杜绝徇私作弊,如何?”

    阅卷人很明显只会是李孟羲关羽跟刘备,结果,李孟羲还担忧徇私舞弊,得把他自个防着,也是公正到骨子里了。

    能避免徇私舞弊,这当然很好,刘备关羽哪有不同意之礼。

    之后的正式试题部分,填空,诸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子曰,三人行,(……)”

    这些填空题,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都是最精要的论语散句。

    而因恐士子们有人不知该如何作答,李孟羲还特意写了一个例题,提示士子们在括号里填句子。

    第二部分,乃是多达一百二十个带着数字的空括号,1(),2(),3(),这样的形式。

    这是听写题。

    考试的时候,关羽或刘备可拿着题干发问,士子们把所听到的写下来。

    而之所以,不写拼音什么,他喵的,汉末的什么鬼注音法,汉乃正切反切音,乃以汉字注音汉字,既繁复,又模湖不清,更重要的是,李孟羲不懂啊。而要是写aoe之类的音标,士子们又不懂。

    所以,在后世明明如此简单的考题形式,在汉末,愣是根本没办法用,只能是让人拿着题干念。

    而从这里,或许就能明白,为什么古代科举多要死考四书五经了,四书五经毕竟还有统一答桉,虽说四书五经跟实用的词汇相去甚远,可如果说要考实用词汇,没办法考。

    比如说,考个,【弩车】,出题方法应该是标准读音,让士子填词。

    可汉的标音法是什么鬼,汉音标法,乃是以常见的简单的字的读音,标复杂的字的音。

    弩音标切音是,音切鲁木(),音切尺二()。

    好吧,这个鲁木,他到底是路,还是奴,这个音切尺,他到底是才,还是侧。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晋末长剑 江湖三女侠 沉溺 万历明君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折尽春风 秘密部队之龙焱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风声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明末:帝国崛起 小老板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