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科举取才之法(第 3/4 页)
刘备挠头想了想,笑道,“众人方来,哪里有功勋?又如何论功封赏。
不是我军中之人,乃来投之人,彼此不同,不可一概论之……”
李孟羲面无表情,盯着刘备的眼睛随意道,“那你便人尽其才,便妥。”
刘备笑笑,“众人新来,某不熟知,如何能人尽其才?故等羲儿同来相商……”
“奥!”李孟羲奥了一声,他眨了眨眼睛,“原来玄德公不知众人才能,不知其良莠如何?呀,你不知,我哪能知?”李孟羲阴阳怪气的回怼。
刘备哪里没听出李孟羲的不快,刘备尴尬的只挠头,尴尬不已的刘备尬笑两声,讨好道,“羲儿,你素有识人之能,何推拒也?”
李孟羲摇了摇头,正色回道,“玄德公错了,某并无识人之能,”说着,目光移向侧旁简雍,一字一顿道,“某纵是能识人,不能识得十几人,莫纵能识得十几人,纵能各依其能授予官职,可众士子或心有不服。”
听到这里,简雍眉头一皱,出声道,“小军师莫出此言,此番前来诸人,皆是有才之士,绝不致狭隘如此。”
李孟羲闻言,灿烂的笑了,他睁大眼睛,盯着简雍,“奥?如此说来,简雍先生极熟涿州士子?”
说罢,转头看向刘备,笑着道,“玄德公还何须某来建言,简雍先生便不就是识人之人!众人安排,交由简雍先生,不正好?”
李孟羲一句一个简雍,听得简雍忍不住回道,“某字公佑,呼我公佑便是。”
“奥!公佑先生,”李孟羲脸上挂着浅笑,“那依你之见,涿州众人,当分何职?”
简雍不傻,分派官职之事,哪能他简雍一手操办,于是简雍推拒到,“哎,此事,当由玄德公来,哪能我来插手。”
事情便又推到刘备身上了。
简雍拿眼往刘备看,刘备拿眼往李孟羲看,下边关羽,也拿眼看李孟羲。
而李孟羲呢,面上带笑,一脸平静,手指放在矮几上,轻轻一下一下弹着。
刘备目视李孟羲良久,李孟羲也毫不躲闪的与刘备对视了良久。
已相处了很久,刘备对李孟羲已分外熟悉,此番李孟羲屡屡推拒,还屡屡出言暗讽,这让刘备觉得,李孟羲对任用涿州士子的一事,似乎是有意见。
可是,不应该啊?人才来投,提拔重用之,有何不可。
刘备想不通。
刘备眉头皱起,盯着李孟羲,严肃说到,“羲儿啊,人家来投,若是不用,岂不轻慢人才,更阻塞了贤路?你说,我提用众人,该是不该?”
应着刘备略带质问的目光,李孟羲叹了口气,他目视着刘备眼睛,缓缓说到,“还记得去年之时,某提拔黄巾旧将周仓廖化等,当时玄德公劝我说军中有功之士尚未拔擢,便先提拔黄巾降兵,此举岂不要寒了众将士之心?
当时,某深思之,确是如此。功赏并官职授予拔擢,当上下心服,不依功勋,突然拔擢另外,此为无制。不依制依规而行,于将士,则是不公。于是当时所议,日后,不论降兵,或是归服,但来者,当与军中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李孟羲严肃的看着刘备,“当时玄德公所言,某深为受教,怎么,时至今日,玄德公忘了此前所议?要故错重犯?”
刘备恍然明悟过来,他嘴巴张了张,辩解,“……这,这是不同,黄巾乃降兵,涿州士子乃投靠……”
李孟羲嗤笑,“这有何不同?”
刘备理屈,语滞,“士子,士子乃读书人也……读书人,怎能和贼兵并论?”
李孟羲扒着矮几仰头呵呵笑了,笑得连连摇头,笑完,李孟羲凝视刘备,“读书人?确实,不识字,不能写,不能记,许多重务,确实得读书人来。
读书识字的人也少,高看一眼,无可厚非。但是!”
李孟羲忽然语气一变,目光一凝,语气带上了三分严厉,他声斥道,“若说要提拔重用读书人,读书人,我军中也有几百。君子营众人日日教授顽童,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要说提拔,也该先提拔君子营才是!为何,涿州人来,一物未做,一功未立,便先要提拔他等?是何道理?公正何在?”
刘备神色复杂,理屈的刘备既反驳不了李孟羲的话,又还是觉得不给涿州乡人一官半职道理上说不过去,半晌,刘备低声说到,“非是如此,君子营乃黄巾……”
“荒缪!”李孟羲啪的一拍矮几,冷声斥道,“玄德公莫忘了,你涿州起兵之时,乡勇不过五百,而今人十几万之众,巨万兵力,可全是黄巾!我军根基便就是黄巾,还何分个里外?”
刘备一句极其不政治正确的话,让李孟羲不开心了,他瞪着刘备,一脸的怒意。
李孟羲敢训斥刘备,训刘备跟训什么一样,简雍见之,惊诧万分了,可见刘备耷拉着脑袋,也不生气,再看下方,关羽面色平静,也不当回事,简雍惊异。
看气氛闹的不愉快了,简雍思绪飞转,他出来打圆场,简雍笑着说到,“虽不必分里外,可此番来的涿州士子,可个个是涿州闻人,又岂能与常人并论?拔擢涿州士子,又岂非不能?
李孟羲收回目光,看向简雍,咧嘴笑了一下,“涿州闻人?呵,涿州之一县之地,论人才,怎比得过巨鹿一郡?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