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二十一章 人和地利皆无,恰有天时为助(第 3/4 页)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技术不仅被激发了出来,还得以高效快速的流传开来。

    技术自激发到快速普及,已经有了完整的生态链。

    还有,因冰雪之故,匠营又驻扎在河边,有匠人便跟鲁犁提,想多要点柴烤火。

    鲁犁有收集众人意见的职责,匠人说想要柴,鲁犁便把这一点记着。

    说的时候,鲁犁如实跟李孟羲交代了一遍,鲁犁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

    按鲁犁的想法,要木头还好说,木头是做船的,要柴火,就是伸手要东西,多少有些无礼。

    李孟羲认真想了想,“也好。这河边比城里冷的多,我看送点柴过来。”

    鲁犁一见李孟羲不怪罪,还真给柴,鲁犁便问,“那……这人赏粮食不?”

    鲁犁是问,提议要柴火的这人,要柴火的这个建议,算不算好法子,要不要赏粮食。

    这当然得算的。任何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技术,等等一切的好方法,都属于智慧成果,都得赏粮食。

    就比如,行军之时,有木匠想要门板,理由是地不平,刨木头不好刨。

    从这个木匠的角度考虑,这木匠当然是为了自己,当然是为了干活能轻快点。

    但,这个建议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极为可观。

    哪怕到现在,木匠营的加工平台依然还只是门板而已,木匠营到处都是支起的门板,就在门板上,木匠们完成了所有对木头的精加工工作,可以说,门板就是义军现在唯一可以提供的工作平台,这个工作平台虽然简陋,但相当不错。

    鲁犁独自管理匠营这段时间,没耽误匠营的任何事,跟李孟羲亲自来管理也差不了多少。

    林林总总,鲁犁记下来的生产改进事宜,多达二十多条,全都是匠人们自发的主观能动的想出来的方法。

    不过是制作一些简陋的鱼鹰舟而已,鱼鹰舟技术低下,匠营管理粗糙,能有多少改进的空间?然而,就是能多达二十多条改进方法。

    技术低,管理粗糙,并不是问题,成长性足够的话,每一天都能精进,每一天都能查漏补缺,就终有高入云端之时。

    鱼鹰舟生产相关,有多达二十多条改进,这其中包括了,烤胶法,石春捣鱼鳔法,木架悬船法,木条镶船缝法,船底收尖法,设桨换篙法,等等。

    这其中,好多方法李孟羲都看不明白。

    比如船底收尖法是什么,李孟羲就不明白。

    经鲁犁解释,李孟羲大致懂了。

    这一法是对鱼鹰舟结构的改进,旧有的鱼鹰舟,船舱是个平底长方体的,上下一般宽。

    这个原始船体是李孟羲自己设计的,李孟羲不懂造船技术,设计的很笨拙和不科学。

    鱼鹰舟船体是用平木板拼成的,那么自然,长方体的船底,船底有两条愣,两条木缝,就有两个漏水地方。

    木匠们想着把船改了一下,把船底简化,直接做成三角形的尖的船底,这样,下水线就只有一个缝了。

    这样,不仅工序简单了,漏水的地方也少了。

    而漏水防水处理,又是造船工序中最麻烦最关键的一步。

    这样一改,李孟羲确信,单从数学来算,一条缝隙的船就是比两条缝的船的更能防水。

    只是,李孟羲一看新型的鱼鹰舟,他看着小小的鱼鹰舟,船底又尖又高,他都愣了。

    这……似乎海船,似乎后世的钢铁战舰,航母之类的海船,才是尖底船吧?河流湖泊上的船,大多是平底吧?

    可为何,小小的一个鱼鹰舟,到了木匠们手里,一改,变成了类似战列舰的船体外形?弄不明白了。

    除了船体大改之外,木匠们以船撸代替船篙这个做法其实是无奈之举。

    船归木匠们做,自然,撑船工具也归木匠们解决。

    可军中物资贵乏,够长的能做船篙的长木杆不多,一开始还能找到做船篙的材料,不两天,长棍子没有了,此时,兢兢业业的木匠们费尽功夫,把短木棍凿了修了做出茆榫结构,把短棍给接长,勉强做出长篙。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北齐怪谈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折尽春风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沉溺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世子妃 风声 谍影:命令与征服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重生之民国元帅 红楼琏二爷 我家娘子,不对劲 斗罗之墨竹剑 大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