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五百三十四章 【雁行阵】(第 3/4 页)

    李孟羲了然,雁行阵,似人似八,利于两翼迂回袭扰敌军侧翼的阵型。

    然而,李孟羲思索雁行之阵优劣,李孟羲觉得,雁行阵虽出左右,然两只翅膀一开,中门大漏,虽说,是慑敌,威慑官军,使官军不敢妄动,但己方中门大开,反倒也成了破绽。反倒让官军以为有机可乘,反倒不美。

    李孟羲把问题说出来,直指雁行阵中门破绽。

    关羽疑惑的看了一下,“……非也,雁行阵,除有两翼相分之变,然阵成初时,先为人字,复才两分。

    且看,”关羽手指雁行阵那个【人】字上边的一短横,“但看此阵一半,为竖阵也,一竖正在正中。

    此便是中锋重兵所在。”

    “有此中锋在,雁行阵初时,严谨无缺,敌若以骑兵冲我中锋,妄图截我骑队两断,此时,我中锋若薄弱,则被其一冲两断。

    然雁行阵中锋,竖长一道,兵力厚实,敌军若来,能相抗之。”

    李孟羲恍然,敢情这雁行阵,还真就是个正正经经的雁行,一个正经的标准的【人】字,而不是【八】,八字阵型,中间薄弱且中门大开,人字阵型,中间实则为最厚实之处。

    两下差别便是,人字形的雁行,冲到一半可变阵为八字,左右两翼分开绕远,绕敌阵之侧。

    而若,一开始便是【八】字阵型,则敌军万一骑兵反冲过来,不能与之相扛。人变八,由整变散,易,八变人,由散变整,难。

    总之,李孟羲认为,雁行阵,巧妙在两翼,微妙在正中,中间一个竖长中阵,使雁行阵容错能力抵抗能力强了不少。

    问题又来,雁行阵中门,有抵抗敌军反冲的需要,那为何,不在雁行阵当中,摆一个小小锥阵?

    这个疑惑刚一升起,不用再问关羽,李孟羲便明白了为何不用锥阵。

    因,雁行阵毕竟是侧重迂回两翼的阵法,若增一锥阵在中,李孟羲深知锥阵详细,若是锥阵,则在雁行阵第二阶段变阵之时,当中锥阵的骑兵向两侧分去人力之时,支援不够迅速。

    锥阵之于方阵,与长蛇纵阵,其优劣在于,锥阵兵力投放效率超过长蛇纵阵,弱于方阵;于兵力投放集中,锥阵兵力投放不如长蛇纵阵集中,但比方阵集中。

    总之,锥阵皆有二阵之长,皆有二阵之短,乃是集中了兵力投放速度,兵力投放精准度,乃破阵最优阵型。

    于雁行阵,雁行阵毕竟首重侧翼,中间兵力势必在变阵之后分向两翼,如此,雁行阵中门兵力,以向两侧快速投放为第一要务,攻杀则是其次。

    雁行阵中间长阵,既如长蛇阵,又如方阵,此种阵势,重纵长,而轻横宽,极擅长抵抗敌军冲来骑兵之凿穿,同时,支援向两翼时,兵力调分迅速且流畅。

    同样的兵力,成锥阵,纵深不够,且分锥阵分向左右两翼之后,锥阵短宽的阵势,续接两翼之后,不能明显延长两翼长度。

    于雁行阵而言,两翼长一些更有优势。两翼长,就能威慑敌军侧翼更多面积,使袭扰侧攻之效更强。

    此为锥阵居中的情况。

    而以【一】字长阵居中,一字长阵纵深远比锥阵长,不容易被凿穿,且作为雁行阵一部分,中间的一字长阵只要和敌军稍抗衡,两翼骑兵包夹过来,立刻便把敌军合围。

    而锥阵擅攻,然其纵深不够,不善抵御冲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折尽春风 红楼琏二爷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谍影:命令与征服 沉香雪 小老板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我家娘子,不对劲 北齐怪谈 扼元 骗了康熙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的亮剑生涯 明末:帝国崛起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回到明朝当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