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敢战方能言和(第 3/4 页)
“某知一言,【能战,方能言和】。玄德公以为,某真要与官军厮杀?非也。与官军为敌,如若与朝廷为敌,不到万不得已,为之不智。”
“正如所言,能战,方能言和。我军所求,不与官军战也。
然若为求和步步退让,官军势嚣张,见我退让,其则步步紧逼,到时,轻则,强令我军交出黄巾俘虏,交则我军心动荡,重则,其以谋反之名压我头上,强硬要覆灭我等。
于是,此时,委屈求全,反而不得不战。
故,若求和,关键在能战。何为能战?使官军知,我军有巍然之军,且兵力盛强,且有十足敢战之心,使官军知若与我战,则其必败。
于是,此时,我军求战,官军反而竭力避战,于是我军所图,不与官军为战,反而得偿所愿。”
“为以战谋和,某领大军前去,先以堂堂之阵慑之,而后再与皇甫嵩阵前争驳。
皇甫嵩以其军力压我,此时我反指皇甫嵩数处必败之处,再陈我军数必胜之处,先弱皇甫嵩战心。
而后,皇甫嵩又以朝廷压我,此时,某当如何?某若不能争执,则必被皇甫嵩拿捏,某稍弱势,皇甫嵩必倾轧而来,逼我不得不退。
知此,某则反说,【朝廷如何?这荒郊野岭,尽杀灭尔等,抛尸荒野,天不知,地不知,朝廷怎知是我涿州军所做?】一句话,让他皇甫嵩拿捏我不得。”
“此是实话,万一真与官军厮杀,不论胜败,我军大不利,唯有一者,我军无有不利——尽歼灭官军所有,杀其所有。
杀至天不知地不知人不知,则我军,便无有与朝廷为敌把柄。”
“皇甫嵩见我丝毫不软,便耐我不得。”
“要说,那皇甫嵩虽是老将,脾气火爆,某说,以涿州军军力,灭官军易如反掌,皇甫嵩却怒了,一怒之下,非要与我见个高低。”
“此时,差点谈崩。我军非是真要与官军厮杀,实乃为免厮杀耳。”
“于是,我反说,【若我涿州军乃贼,灭你官军有何不可,若我涿州军乃是义军,何必与你官军拼杀。】
反问皇甫嵩,【涿州军到底是贼是义军?】
此时,乃强留一台阶也。
若皇甫嵩强硬仍称我军为贼,那便岂有此理!灭了他皇甫嵩又能如何!
好在,皇甫嵩乃沙场老将,非是怒而忘师之人,他知我军强盛,知官军兵少且疲惫且营寨不备,若与我军冲突,他官军人马大败亏输之可能,至少八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