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兵甲俱足(第 3/4 页)
“不错不错。”刘备把李孟羲左看右看,笑得灿烂,“严丝合缝。”
颅骨做头盔,岂止是合适,简直极合适。
首先,用铁或皮革做头盔,是难以做出一体盔的,必定这里拼接,那里拼接,不如头骨,浑然一穹硬骨。
其二,头骨整个外形,可是很接近球体结构的,颅骨的头盖骨是圆鼓鼓的,颅骨整个结构,就很像摩托车的头盔一样,上下左右,都是球面,其结构本身强度就极其出众。
单论结构外形,颅骨强于所有古代铁盔铜盔之类,只有到现代,才有结构更强的蛋型头盔结构。
再从强度看,骨骼强度相当不错,颅骨又是人体最坚硬的部分之一,以颅骨作盔,防御力甚至不输薄铁。
见张角部用木作甲,李孟羲受此启发,便想到了同样可以让义军用木作甲,再扩展一下,李孟羲又想到了倭人的竹席甲,木片甲之类,又想到了,不仅限于木头竹子,骨头之类也可以作甲,于是,他便随便交代了木匠营一下,说可以用木头竹子之类做甲,如果能找到骨头,用骨头做甲其实也不错。
这要是在别的地方,上官随口交代一句,下边干活的人,不怎么放在心上。
然而,涿州义军,不是别处,木匠营,主观能动性强到不可思议。
李孟羲随口提了一句骨甲,木匠们就真的很用心的去找骨头。
又得益于,义军各部,早就有物资统筹协调之磨合过程,木匠们去找骨头,得到了包括且不仅限于,淄重队,游骑商队,战兵营,伤兵营各部的帮助。
因而,李孟羲没怎么管,一套系统自然而然的运行,木匠营轻易收拢了大量骨头。
为得赏的木匠们,花费了一定心思设计了骨头铠甲,于是乎,就有了这套极具原始风格的骨头铠甲和颅骨头盔。
李孟羲都有忍不住想把骨头铠甲收藏起来的冲动,他笑着问鲁犁,这颅骨当头盔的想法,谁个想的。
鲁犁嘿嘿笑着,说了一人。
李孟羲随手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军票,军票上写拾久斤面值。
李孟羲把军票给鲁犁,让他交给那个想到用颅骨做头盔的聪明人,并嘱咐,一会儿去领粮食。
方才,一轮测试,木枪已测试完。
测试所得,木枪确认对马匹,对无甲单位,能有致命杀伤,对有甲单位,也能有足够威胁。
又问鲁犁,木甲做了多少。
鲁犁道,“木甲做了不多,八百多具,骨头的,就五具。”
木枪好做,一根枪,削尖了就是,木甲则得找来许多横胸长短的木条,给编到一起,两者难度差别巨大。
能有八百多套木甲,李孟羲已很是意外。
匠营效率意外的高。
李孟羲提议,一试木甲。
于一片空地,靶子上,挂着几具木甲,五十步,射弓弩,十箭过去,众人一起去看。
第一具木甲,李孟羲看到,绝大多数箭支都钉穿了木甲,十支箭全中木甲,有五支穿缝直入,毕竟木甲缝隙太大了点,有三支箭,射穿了细木头,有两支,则被成功防御住了。
这两支被成功防御住的箭,是钉到了木甲的木棍上,没有射穿木棍,放在实战中,这两支箭,就不能对穿木甲的人造成有效伤害。
数副木甲统计完,李孟羲发现,木甲对远程武器的防御概率,是一成多,不到两成。
十支箭射到木甲上,大概八支破甲,两支被挡住。
这个概率,对于一般正经的铁甲皮甲之类,委实有点低了,但对于无甲来说,能挡下一成致命的箭支,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经测试知,木甲结构粗糙,对弓弩有一定防御能力,但防御能力有限。
后边还应该测试木甲对兵器的防御能力。
兵器则又分,刀枪剑戟,戈槊棍棒等等。
再细分之,可兼分为,噼砍武器,穿刺武器。
木甲的改进结构,是李孟羲设计的,不用测试李孟羲也知道,木甲的结构更适合防御噼砍,不太适合防御穿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