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军票】(第 3/4 页)
然而李孟羲又一想,丝绸还真的都满营都是。
刘玄德视钱财如粪土,关羽亦然,张飞亦然,李孟羲亦然,军中缴获的丝绸不少,李孟羲又发现缎子纹理密实,作为绷带用布比粗麻好多了,于是缎料被各种裁成绷带,亦或者给妇孺营哪个衣不蔽体的小孩子扯一些丝绸做衣服去了。
以至于,军中现在流散的丝绸到处都是。
匠人们难以找到丝绸,但不至于一点也找不到。
丝绸也不一定完全稳妥。
再往复杂了考虑,可以找来几匹颜色不同的丝绸,然后缝出一种多材质的布料。
这样一块色彩斑斓,集合了众多华贵布料的布块,应该没有人能收集齐了。
说干就干,李孟羲去翻布料去了,他专挑看着华贵颜色稀少的挑,最后,挑得不同颜色的丝绸五匹。
拿着丝绸去妇孺营,找到绣娘柳氏,略交代几句,柳氏就明白了要干什么。
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绸,各剪出一长条,然后合缝成巴掌宽的一条,工作量不大,两刻钟时间,柳氏就缝出了手臂长的一条五色长带。
有的用了,李孟羲去找来笔墨,略想了一下,决定仿照钱币面额来,十斤五斤,二十斤,一百斤的面额来写,这样用着方便。
写下一块,李孟羲就拿剪刀剪下,就这样做了两个之后,李孟羲突然又意识到了不对。
不应该只写一斤两斤的,应该按存折那样,用异体字,壹贰叁,这样的字体。
因为,【一】容易被篡改,随便添一横,就成二了,再添一竖,就成十了。
木匠们手中有墨盒,手里有墨很方便篡改,万一真有人篡改,难以发现。
所以,应该用异体字。
当天黑的时候,李孟羲制作了一大堆各种面额的布块,然后,李孟羲去木匠营召集众人,言语了一番,木匠们放下手头的活各自散去。
不一会儿,鲁犁拿来大秤,和抬秤的杠子,木匠们背着大包小包的粮食来了。
这边称粮食,称得多少斤,李孟羲就拿多少斤的票给那个木匠。
木匠们接过票,发现票五颜六色的很好看,票上写着字,字体很复杂,木匠们认不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