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分粥,放药,收心(第 3/4 页)
伙夫盛粥的时候,老妇人看人家从底上捞稠的盛,碗给盛的满满的,饥肠辘辘的老妇人眼里顿时一热。
等伙夫双手把粥端来,老妇人一下眼泪就下来了。
些许善意就能让朝不保夕的黄巾流民感动。
端给老妇人一大碗粥之后,伙夫又给小娃娃同样端了一大碗。
小孩子不敢接。
“来端着嘛小侄子。”伙夫善意的笑着。
小孙儿胆小,老妇人只好接过帮着碗。
“领完粥的,这边过来。”为避免人堵到一起,有战兵负责把人往别处引流。
老妇人一手端着一个碗带着孙儿往边上走,粥棚边上的空地处,领过粥的俘虏们席地而坐忙着狼吞虎咽,没人顾的抬头看人。
老妇人寻个宽敞的地儿,和孙儿一起一人一大碗粥吸溜着喝着。
小孩子饿太狠了,抱着碗,大口大口喝的很猛。
老妇人看的心疼,“孙孙,你慢点喝么。”
小孩子又是猛喝几口,粥香甜的味道,让小孩子露出了开心笑容,“姥姥,这可好吃了。”
老奶奶摸了摸孙儿的脑袋,也笑了。
粥给的又稠又多,小孩子饭量不大,哪怕是饿狠了,吃的狼吞虎咽的,喝了大半碗,小孩子就吃不下了。
“姥你吃吗,俺饱了。”小孩子把剩的粥想给奶奶吃。
老妇人接过碗,并不去喝孙儿剩的那一点粥,她拿出破竹筒,把孙儿剩的粥小心翼翼的倒进了竹筒里,预备作为明天的吃的。
逃荒的流民,有几个不知道存粮食的。
俘虏们得到了优待,他们在黄巾中不一定天天能吃饱饭,到了义军这里,第一晚就吃了个半饱。
或许,对那些实在活不下去造反只为吃口饭的绝大多数黄巾俘虏来说,今天的一顿饭,就让很多人生出了要不就投了官军算了的想法。
可以想象,若是明日,依然能吃个半饱,后日依然半饱,黄巾俘虏大多就能为义军所用了。
招抚黄巾为己用的方法极其简单,只要有粮食就成。
可就是粮食,在兵荒马乱的年月,粮食是最大的难题。
粮食同样为黄巾的死穴。
若是他张角粮草充沛,据城死守,耗也能耗死官军,若是张角粮草充沛,何必把黄巾四散派出去求食,黄巾军又何至一顿饭就能被招抚。
与黄巾战事了结的第一夜,势必要全然围绕俘虏忙碌。
练兵的事不能耽搁,哪怕是战时。
新兵多操练一日,就多上一个台阶,正因有战事,战事一时半会儿了结不了,就愈发凸显练兵的重要。
刘备去张罗练兵了。
这晚的练兵场地因为扎营扎的太紧凑,练兵场地也小了许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