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水冷结构(第 3/4 页)
接着,继续烧火。
因为只是一坛烈酒,体积不大,所以,再加热蒸馏,很快。
陶缸下,木柴汹汹燃烧,不一会儿,从出酒口那里,就有小股的酒流了出来。
李孟羲拿着水瓢,不停的把凉水去淋冷凝器外的铜片,这是给冷凝器降温的过程。
在此过程,李孟羲皱眉发现了问题。
好像用水淋浇外部铜片的方法,似乎降温效率太低了。
如果是铜片泡水里,一直降温,那么,降温效率就高多了。
可是,再一看这个跟炼丹炉一样的冷凝器,散热铜片如翅膀一样上下左右都是,要想都泡在水里,整个都得泡水里。
这样以来,出酒口就一样浸入水中,会被水倒灌。
要么就拿木塞堵住出酒口,整个坛型冷凝器直接放冷水里,等一段时间再从水里拿出来。
这样以来,却就无法看出酒快慢,无法判断酒是否出完了。
最终,酒蒸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那边继续烧,到最后,水蒸气又过来,又混到酒里了,这蒸了个锤子。
临时设计的这个炼丹炉形状外部散热的冷凝器,实属不行。
水浴法比淋浇法冷却效果强十倍不止,后边再做新的蒸馏器,必须得用水浴法,就是说,冷凝结构,得泡水里。
可如何给泡水里呢。
李孟羲想到了,马克沁机枪的水冷结构。
就是说,不要坛型的冷凝结构了,而是,让现在的陶导流管,换成金属管,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导流管本身,就充当冷凝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