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对称军备对抗(第 2/4 页)
这还是其一,义军可以以弓弩反制掉敌军的远程优势,其二,弓弩是冷兵器战场杀伤极高效的存在。
当弓弩数量占据极大优势之时,杀伤能力也极其恐怖,问,敌军步兵披甲率远比我军多的多,那该如何以最低廉的成本抵消双方优势。
第一个方法,对称军备,敌军披甲多,那我军也多装备铠甲,使双方持平。
第二个方法,不对称军备,既然敌军步兵披甲率高,那我军反其道行之,我军大力发展骑兵或大力装备强弩,骑兵拿着锤子冲过去,什么有甲跟无甲没得区别。而强弩,同样能对有甲单位造成一定的有效杀伤。
敌有三万甲士,对应的组建三千骑兵或许才能抵消掉敌军甲士的优势,但敌有三万甲士,我组建三万强弩,三万强弩的成本一定是比三万铠甲低的多的,并且,特殊的地形特殊的战况,三万强弩可以有绝对的优势。
以比敌人低的多的成本抵消掉敌人的优势,这就是不对称军备。
所以,针对义军兵甲奇缺,尤其是铠甲缺口严重的这一问题,解决方法要么花力气组建骑兵,以骑兵反制敌军远程部队,以不对称的打法抵消敌军的优势;要么以攻对攻,以弓弩对弓弩,这两种方法都足以高效,且远比配备甲胃有用的多。
养骑兵的成本在于饲养战马,而弓弩的话,成本或在人工,或在材料。
而人工成本其实是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和技术相关,可以改进。
也就是,如果弓弩的大部分成本是在人工上,那么,就有可能通过技术改进使弓弩极其廉价化。
而弓弩关乎义军军备,义军需用大量弓弩不对城的抵消甲胃不足的境况,因需装备大量弓弩,所以弓弩的成本就至关重要。
军中诸多匠人中,有弓弩匠人。
李孟羲找到那个会做弓弩的老匠人时,李孟羲问起弓弩制作工艺和工时工价的问题,眼神不是很好的老匠人眯着眼睛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
“这做弓啊,需干、角、筋、胶、丝、漆,此合称“六材”。
干者,乃是木也,诸木当中,以拓木为上,次有桦木柞木等。
角者,牛羊只角,片以成薄,贴于弓腹以内。
筋为牛筋羊筋诸类,捶打成丝,贴弓臂以外。
胶为粘合诸材之用,胶有皮胶鱼胶等。
丝为紧固之用,木角施胶相合之后,再缠以细丝,使之牢固。
漆涂之乃防霜露湿气。”
做弓的流程大抵就这几步,简单来说,弓以木做胎,用牛角贴弓胎以内,以富有韧性的牛筋等物砸成丝状贴在弓胎以外,再用胶粘合,到这一步,弓臂其实就已经做成了。
然后用细绳把弓臂缠起来,这一步单纯是为了让材料紧实不开裂做的加固手段,最后涂漆则也是为了防护,涂了漆能防潮防腐蚀,极大提高了弓的寿命。
依老匠人所说,做弓需要木材,需要牛羊动物的筋,需要角,需要胶和漆。
李孟羲寻思了下这各类材料,木头极重要,但木头一根树几百斤的重量,够做百十张弓了,木头因天然量大,不算稀缺。
而鱼胶和各类粘合用胶,也比较廉价易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