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六十一章 曲辕犁(第 2/4 页)

    李孟羲带着疑惑的问关羽道,“关将军,我大汉可有堆肥术,施肥之前沤制腐熟?”

    “当然!”关羽看了李孟羲,“肥若不沤强施下地,可是要烧了苗根的。”

    大汉原来已有成熟的沤肥技术。

    关于农肥的关键技术,李孟羲就知道堆肥沤制这一点,别的就不知道了。

    既然汉已有沤肥技术,那说明明清时保持地力的原因并不在肥料沤制技术,而在其他。

    可,既然不是肥料本身的问题,会是什么?难道是施肥的技术?是施肥的时间和频率变得更科学更高效了?难道是这样?

    李孟羲茫然,他有很大的把握确定,明清时期必然比汉时更懂得如何保持地力,而保持地力的关键就在农肥,同时,明清沤制肥料的技术跟汉时沤肥技术没太大区别。

    那么,有关肥力却又和肥料本身无关,想来想去,还就是施肥的技术的改进这个可能最大。

    这大抵是对作物认知的提高,大概是后来的古人更清楚的意识到什么时节施肥作物长到什么程度开始施肥能让肥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以有限的肥料,发挥了更大的效力。

    李孟羲猜测,汉末的施肥技术有待改进,这是地力保持和连年耕作的关键。

    而施肥技术该如何改进,李孟羲想到依然用测试的方法,找个地儿去种块田,然后天地分成百八十个小块,然后粮食同时种下,同样的浇水,同样的除草,然后只在施肥时间做出改变。

    第一块田,撒种前一个月施肥,第二块田,撒种前二十九天施肥,第三块田,二十八田,第四块,二十七天……

    然后,所有地块都施同样多少的肥,但施肥时间点截然不同,到最后,看到底哪块田的庄稼仗势最好,百八十块田一对比,不就对比出了最佳的施肥点。

    到底是发芽时施肥,还是灌浆时施肥,还是长叶时施肥,一试便知。

    想明白了之后,李孟羲暂把此事放下。

    他又好奇的再次问向关羽,问道,“关将军,这耕作之中,到底何事最为关键最繁重最为累人?”

    关羽抚须沉吟片刻,说到,“若说关键,耕除种收,一事不可缺。

    若论最是关键,最是劳累繁重,当属耕地。”

    想到李孟羲不通农桑,关羽便给李孟羲认真讲解起来,“羲儿你是不晓得,要是撒种也还好,撒种虽赶农时,却不怎累人,除草也好,除草不赶趁时节,早两日晚两日,都成,除草也不累人。

    可唯独耕地,一要紧追时节,二又累人。

    殷实人家,纵是有个两头耕牛,累死累活忙碌几天才能将几十亩地耕出来,每每至此时,耕牛几乎累瘫。

    而要是没牛的人家,就更难了,没牛耕地,农时又须臾耽误不得,能怎样?只能是穷苦人家十来户商量着大人娃娃一人一根绳十几人曳着犁当牛使,勉强可耕。又或是,干脆不用犁,一人拿把锄头,一锄头一锄头用力深刨,刨起一撅硬土,再夯十几锄头将土打碎,复又奋力举锄再起,此中劳累,辛酸无比,唉。”

    说到百姓辛劳处,关羽感慨无比,“羲儿你是不知,锄地任地劳累,挥开膀子干,累的骨头散架,一日也锄不得一亩,可不干怎地?耕田误了,撒种也便误了,一步误,便步步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呢。”

    李孟羲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耕地原来是农作中最关键也是最繁重的一环,难怪,犁具改革,影响重大……”李孟羲目光闪动着。

    关羽看了过来,关羽笑道,“羲儿你多有智慧,可妨多想想法子,以减省百姓之苦……”

    关羽一句话未说完,李孟羲点头,一脸平静到,“某正有此意。恰耕田为农事最繁重劳作,某恰有一神物,能使耕作一项轻省十倍不止。”

    李孟羲说的一脸平静,关羽则是一脸愕然,刚是随口一说,随口说让李孟羲想想法子也好减省百姓劳苦,关羽也知,李孟羲不通农桑,农事非其所长,结果,李孟羲直接就说,有一神物,可让耕作轻省十倍不止。

    神物,轻省十倍……

    关羽瞬间瞪大着眼睛看着李孟羲,关羽知,李孟羲绝不是夸夸其谈之人,他说是神物,那便必一定是了不得的重气。

    “羲儿,当真?当真有此神物,可轻省十倍之功?”关羽压着语气,小心翼翼的问。

    正回想着曲辕犁构造的李孟羲回过神来,他看向关羽,点了点头,“嗯,当真如此,此物,为曲辕犁。”

    “话说我大汉耕犁,乃是直犁吧?

    直犁费力,而曲辕犁省力且轻便……”

    说到此处,李孟羲起身道,对关羽道,“走,关将军,我们去找犁具试试。”

    关羽立刻起身跟随。

    ——

    出了城主府,李孟羲想去找一具汉时的直犁看看,然后再去做曲辕犁,可如今军中,物资乱七八糟的,能找到犁吗?

    关羽说有,说是之前入驻巨鹿城之时,满城搜集,找到了一些犁,特意找地儿放着。

    关羽带着李孟羲去了城中粮仓所在,空荡荡的粮仓里,角落里堆着一堆犁具。

    走到犁具旁,关羽指着道,“此便是耕犁。”

    然后,关羽叫来士卒几人,把诺大的一具犁扛走了。

    直犁还未经使用,李孟羲便先见识到了此种犁的笨重,犁大的跟个床一样,沉的关羽都不想抬,也不好抬,只能让士卒们抬着出去。

    再回想一下后世农村单人扛着可走的曲辕犁,李孟羲讶然。

    出了仓库,关羽立找来健壮耕牛两头,然后拿着绳索,牵着牛,带着犁具出城去了。

    到城外,随便找了一处空地,关羽让士卒们套上犁,原地耕上两圈。

    士卒们忙碌着,李孟羲饶有趣味的看着。

    他看到,古早的直犁,结构简单,大致为一个巨大的t形,上边的长长的一个横杠,两头绑着绳索,绳索栓到牛脖子上,t形下边的竖杠,是一根木棍,木棍下边一个金属犁头,犁头两边不知为何有两个短棍,很是违和。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晋末长剑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折尽春风 北齐怪谈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沉溺 风声 秘密部队之龙焱 谍影:命令与征服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红楼琏二爷 世子妃 希腊神话 重生之民国元帅 红警军团在废土 大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