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六十一章 曲辕犁(第 1/4 页)

    正月二日,一早,李孟羲出门去巡营,他到了南城墙之上,往外一看,所看到的不出所料,祭台那里仍有大量的人在祭祀,看样子是从昨夜到现在,祭祀就没停过。

    李孟羲不由皱眉,他寻思,柴火烧了一夜,得多废柴啊。

    想了想,决定不能任其自为,古代百姓多过于迷信,要是不管,民夫和军众们估计得把所有柴都拿出来祭祀用掉了,祭祀而已,走个过场就行,用的了大肆铺张浪费。

    朝身后看,李孟羲叫过传令兵,他令传令兵出城传令,令今日之后,不得再行祭祀,一切祭祀到明日为终。

    传令兵领命出城去了。

    之后,李孟羲回城主府,和关羽说起祭台的事。

    李孟羲觉着祭祀结束了,索性把祭台拆了,省的民夫们不停劲的天天祭祀,太费柴火。

    正放粮煮粥的关羽顿了一下,关羽犹豫了下,看过来道,“搭祭台不易,要不,再留上几日?

    待元宵,待之后春耕之时,祭台仍有大用。”

    实在是李孟羲搭的祭台太好了,弄的太漂亮了,明明是个临时祭台,却比关羽二十多年所见到的所有祭台都辉煌大气,因而关羽就不很舍得拆了。

    关羽随口提了元宵还有春耕祭土,李孟羲好奇问,元宵佳节,正月月正圆时,会吃些什么?

    关羽想了想答,“酒,肉。”

    “额,没了?”李孟羲愕然。

    “要喝粥吃饼,也可。”关羽又答。

    “就不吃汤圆吗?”李孟羲疑惑。

    关羽果然接着问,这何为汤圆。

    李孟羲便说,汤圆乃彷圆月之形,用白糯米粉,做成圆球状,内填以黑芝麻湖,或是甜豆沙,然后元宵夜吃上一碗,以为渡节食趣。

    关羽一听便明白,这又是一个好吃的吃食,就如糖醋鱼一般。

    旁边,在堆盒子玩的小砖立刻跑过来问追问,“哥哥,汤圆好吃吗?,”

    “好吃吧。”李孟羲答,“只是糯米不好找,豆沙不好做,黑芝麻也不好找。还有,若不用糯米粉,只用寻常面粉,面粉不经煮,煮不久就烂了,而汤圆馅料得经久煮才能熟,煮不够时候,半生不熟。

    所以,”李孟羲摸了弟弟的小脑袋,他安慰,“汤圆做不了奥,待有时间再做吧。”

    “奥!”弟弟很懂事的点了点头。“那哥哥,咱们有时间了再做。”然后小砖又去玩去了。

    关羽说的春耕祭土,李孟羲隐约记得,好像春耕的确也是大祭,连皇帝都得扶犁下地参与祭祀。

    说到了犁地,李孟羲突然想起了一件重事,他问关羽,而今大汉,土地年可产粮多少,一人耕耘多少亩地,才能吃的饱饭。

    关羽想了想答,“若是风调雨顺,一亩地,大抵可得粟三到四石。”

    “至于多少斤粮,才能终年饱食,”关羽略做思索,“得九、十石,或能饱腹。”

    李孟羲略算了一下,“一人年耗粮食在十石左右,而亩产才三四石,也就是,年景好时,一人需耕田三、四亩,才方能裹腹度日。”

    关羽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李孟羲不由朝屋子外看了一眼,虽说最近几日,雪停了,但是依然寒冷,而且清楚记得,汉末乃是又一个小冰河期,在东汉末年,光照不足,温度不足,自然灾害频发乃是常态。

    单单一个“年景好时”,就是此年及未来数年十数年所盼都盼不到的奢望。

    有考虑到田地减产乃是必然,李孟羲想了想,好年景三四亩能饱食的话,那如今可以直接人均分五亩,这样,产出虽有下降,但人均得粮依然够活。

    李孟羲计算好的便将分田数目告知关羽,他道,“待春来雪化分田屯田之时,可以人均分田地五亩,如此,人人可足食也。”

    关羽皱眉看了李孟羲一眼,“不妥。”

    李孟羲愣了下,“为何?”

    “只五亩,不够。”关羽说到,不待李孟羲再问,关羽打量了李孟羲一番,然后突然笑问,“羲儿,你是没种过地吧?”

    “……没。”李孟羲露出尴尬,他忙问,“是某漏算了哪里吗?”

    关羽想起来了,自家军师幼时便跟异人往山里求学,农桑之事,不熟也对。

    明明是李孟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结果关羽看来,反还觉得李孟羲果然是世外来人,超凡脱俗。

    关羽将耕作的要点一一讲来,关羽道,“羲儿你只分五亩地,五亩地种粮是够吃了,然,不能可着五亩地连年种,得轮耕,好地两年一轮,差地得休耕三年之久……”

    关羽这么一说,李孟羲恍然大悟,轮耕啊!忘了这一茬了。

    古代土地肥力贫乏,又没有足够的肥料,便只能是耕一年休两年的轮作模式。

    所以,虽是五亩地产出的粮就足够一人口粮,但是,人均得十五亩地才能保证年年有五亩可耕之地。

    想到这里,李孟羲明白了为何古代,“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前还觉得,区区五口人得种一百亩地,种的过来吗?粮食亩产得有多低才得种一百亩才能活?

    现在明白了,五口之家,人均土地二十亩,若三年轮耕,一年人均所种土地为六亩,此数目虽不少,但人力可达。

    同样,人均年耕种面积六七亩,六七亩地产粮养一个人,这才恰当,而不是得二十亩地真的才能养的起一个人。

    关于轮耕,李孟羲皱眉想了半天,他实在记不清了,好像在后世,诸如明清,少有轮耕一说,此是因为人口暴增土地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所以被迫连年耕种以榨尽地力的不得已之举,还是,耕作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因而不需要休地也能保持土壤肥力?

    保持土壤肥力,重要的技术毫无疑问,乃是肥料技术,想来,自古农肥大抵用的都是人畜粪尿而已。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北齐怪谈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小老板 折尽春风 万历明君 沉溺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风声 世子妃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秘密部队之龙焱 谍影:命令与征服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红楼琏二爷 重生之民国元帅 沉香雪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