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问策于卒,收获累累(第 2/4 页)
满营战兵,不管新兵老兵,都在开动脑筋思考。
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后,刘玄德来,“各百夫长,收拢各人想法之后,前来!”
百夫长们立刻起身,挨个问。
又一段时间之后,百夫长们络绎前来。
等人到齐。
刘备令,一一上前。
第一个百夫长,百夫长过来,思索了一下,“俺队里有人说,没磨刀的石头,他说刀都锈了,这算不算?”
说完,不确定的看着矮几后的刘备和同在矮几后的李孟羲。
“算!”李孟羲立刻答道。
这个百夫长话一说出口,李孟羲立刻就知道,这又是一处未曾料到的地方,自己也根本从未想起,更是未记录在策。
磨刀的石头,对的,行军在外,要维护兵器,这个维护,自然包括时不时把刀磨利,把刀擦擦。
说到磨刀,野外倒是能随处可找见石头,但是,随便找的石头,肯定不会有专门的磨石好用。
李孟羲立刻就在布匹上写到,“【磨刀石】,军中当配备磨刀石,以战前战后磨刀砺枪,亦可除锈。
磨刀石不必人人配备,一什或一百人队,配备一块,或就够用。
磨刀石普通石料,最好,配备好用石料,以提高效率。
由磨刀石,则又知,日常维护军备,除磨砺,亦需时时擦拭兵器。于此,军中尚缺擦拭刀枪之细布。
细布需配备。”
写完,李孟羲抬头,朝百夫长点了点头,然后悄悄问刘备,“玄德公觉得,此法值赏多少?”
刘备见李孟羲提笔写了一串,便知道此法有用。
至于赏多少合适,刘备拿不定主意,反问过来,“羲儿,你觉赏多少合适?”
李孟羲略作沉思,“三贯钱如何?”
刘备点头,“合适。”
而后,刘备回头看了一眼,“来啊,取粮三斤,分作两份,一份一斤,赏于百夫长,一份两斤,包起。”
李孟羲顿时愣神,“不是赏三贯……”
刘备朝李孟羲笑笑,靠近,悄悄说,“此激赏也。羲儿你应知,激赏重时效,此一二斤粮,便是时效。”
刘备这么一说,李孟羲奥了一声,恍然。
然后,李孟羲就多认真的看了刘备一眼,好一个刘玄德,这激赏法,用的比我还熟,李孟羲想着。
刘备所说的激赏法的时效,是这样,这会儿要重赏想出了好法子的士卒,因为已经有了军票,要赏多少,可以直接在军票上写多少。
但是,为使激赏法最有效果,除了军票这一个日后才能兑现的凭据以外,还应赏一些立刻能拿到士卒手里的实物,不必赏太多,但得有。
这才能,让激赏法,有最大的效果。
李孟羲用激赏法,用在木工营比较多,然而他都没想到,用于此时。
刘备倒是活学活用了。
另一边,刘备手拿笔,在一块巴掌大的五色锦帛上,写下,“三贯”,写完,拿给李孟羲看。
“羲儿,你看写的可对?”
因为是异体字,刘备怕写错。
“对。”李孟羲点了点头。
刘备把写好的军票递给百夫长道,“此与你,”转头,把亲兵帮着包好的两份粮食,一并也递给百夫长,“军票三贯,还有两斤粮食一并交于想出此法的士卒。另一斤,是你身为百夫长,举荐有功,特赏赐于你。”
百夫长欣喜接下粮食,这其中,还有赏赐他的一斤。
这个方法,还是李孟羲想的。
匠营副官鲁犁帮着汇报木匠们所想的改进生产的方法时,每上报一人,除奖赏当事人以外,也另赏鲁犁一斤粮食,理由就是,荐才有功。
这也是激赏,激赏鲁犁不辞辛苦,热心的把木匠们层出不穷的好点子,一一上报。
刘备又问百夫长,“还有何法?”
百夫长又思索片刻,道,“我队里,还有人说,盾不好,太小。这个是不是……”
这一条,不用士卒提,李孟羲跟关羽操练盾桥的时候,也发现了,军中现在军备混乱,盾牌大小不统一,以至于盾桥搭城,处处有缝隙。
关于这一点,已经记录在册。
也就是,重复了。
不过,本着千金买马骨的想法,虽然士卒想的晚了一点,但毕竟是某个士卒认认真真绞尽脑汁单独想出来的。
所以,还是奖赏。
“三贯。”李孟羲道。
刘备不见李孟羲记录,还奇怪,听李孟羲说赏三贯,刘备愣了一下,然后立刻拿笔,又在五色锦帛上写了“三贯”,同时,还有三斤粮食,分作两份,两斤于想出主意的士卒,一斤赏百夫长。
百夫长又得了一斤粮食。
百夫长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
后边,百夫长又说了一个想法,说有士卒说,板车容易倒。
李孟羲还愣了一下,攻城关板车什么事。
随后,他想起来了,说的是,弓弩营。攻城战的时候,弓弩营躲在板车后,跟城头对射。
之所以用板车,是因为塔盾还未来的及做,暂时用板车顶上,勉强也能用。
板车重心不好,支到地上,容易倒,这李孟羲也知道。
自然,弓弩营的士卒,又慢了李孟羲一步。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英雄所见略同,弓弩营的士卒能见识到和李孟羲一样的问题,也算是士卒是真的认真细致的思考问题了。
“三贯。”李孟羲依然说三贯。
刘备见李孟羲还是没动笔,还是照例说三贯,便知道,百夫长连说的几个法子,全都平平无奇,没入李孟羲的眼。
第一个百夫长,总共就说了三个法子,然后说没了。
“这就没了?”李孟羲愣了一下,随即有些失望。
一个百人队,打了一次憋屈至极的攻城战,结果问有何心得,才三个人能有心得。
太少了吧。
其实普通士卒能稍有想法,稍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已经很不错了,是李孟羲要求太高。
别的军队,放眼整个大汉,谁人如此重视普通士卒的智慧?无一人。
后边,百夫长们一个接一个上前,各逞纷说。
——
“俺们队有人说,鞋不好。爬梯子鞋老掉。”
一百夫长如此说道。
这个问题,又是重复了。早在关羽部开始练习奔袭之法时,李孟羲就意识到,合适的鞋子于奔袭之时,尤为重要。若是鞋子跑两步就掉,那肯定跑不快。
若非还在行军,还在战时,李孟羲早就想办法给奔袭之士一人配一双合脚的鞋子了。
这个由士卒想出的法子,依然重复,依然千金买骨,还是三贯。
后边,接连都是一些小的问题,通通三贯,李孟羲根本不拿笔记。
刘备很是奇怪,这怎么了。
又有一百夫长来。
百夫长上前,说了第一个问题,“俺们百人队,是破门的。
俺们冲进去城中的时候,城里骑兵冲过来,俺们手里只有刀盾,竟挡他不住。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