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无题(第 2/4 页)
至此,李孟羲入汉末以来, 所见所思, 终于大致见到了古代行军的全貌。
古代补给手段,大抵也就这四种常规手段。
之所以只是常规补给手段,那是因为李孟羲还未遇到真正残酷和惨烈的战斗, 真正惨烈的战斗中, 连尸体都是粮食。
也许直到那时, 李孟羲才会学到,除常规补给手段以外, 还有非常规的极端补给手段。
往下继续写。
“古之行军, 受气候影响极大。
一夜暴雨,夜雨狂风损毁帐篷不知几何,更兼民夫众人被褥为雨淋湿着众。
故,无论暴雨风雪,若气候恶劣,暂缓行军,比匆匆行军更好。
暂缓行军,民夫可升篝火烘烤被褥,军中损毁帐篷亦可有充裕时间修补。
再者,大雨过后,等一日,路面好行数分。”
这是李孟羲学到的,应对行军途中恶劣天气的对策。
再往下是,屠匠营。
“不管行军之时,亦或战时。
行军之时,可能有牲口暴病而死,可能有猎得猛虎麋鹿,诸如此类。
战时,一场大战,战场上遗留死亡马匹多矣。
故而,军中需有熟手屠匠,以高效宰杀大型牲口。
白日见,死牛一头,需壮丁六人前三后三才能抬起。
又见,宰牛之时,从四处张罗人手,找长棍搭三角架起, 前后花费两刻不止。
若有专一屠匠营,屠宰工具并搭三角架之木头,连同人手,聚于一处,需屠宰牲口时, 瞬息人手齐至。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