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民夫遁逃的原因(第 2/4 页)
被李孟羲认为是有精神病的老人,竟然举止文雅,回过神的老人神情一点都不像是精神病人了。
李孟羲的畏惧,去了大半。
不是精神病就好。
李孟羲便和老人攀谈起来。
谈话中,李孟羲问老者,为何悲戚莫名?
老人叹息着,不住抹泪,说起过往。
原来,老人家是跟儿子儿媳一起逃难的,儿子先死,怀着身孕的儿媳半路生了个娃娃,娃娃又胖又白,看着让人欢喜的不行。
可儿媳生下孩儿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这老人家一个人,怀抱着个小襁褓,一边跟着黄巾逃难,一边到处找看谁家有奶,给寻一口奶吃。
可奶水又怎是那么好寻的,没多久,还没满月的小孙儿,喂点稀粥就又吐又寖的,活生生掂拉瘦,没过去满月,小孙儿就夭折了。
有人拿粮换走吃,老人当时就骂那人一顿。
寻了个地方,瞅没人,把孙儿埋个土坑埋了。
老人说话时,语气平静,像是无有悲伤。
但李孟羲看到,老人的眼里,是一片死寂与荒凉。
李孟羲大概懂了。
这老人家儿子儿子先后死了,留下的小孙儿本来是活下去的希望,可是眼睁睁的看着孙儿饿死,而无能为力。儿孙都死,一把年纪了,活着也没盼头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活下去的。
这老人家脚上缺了一只鞋,是没有鞋吗?这不是关键。
路边都是草,真要是想要鞋,拽两把草,不就能编好一只鞋了。
不是能不能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这个老人,已没了活着的念头。
活都不想活了,鞋没了还管他干嘛。
李孟羲听完老人的讲述,沉默半天。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