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君子不举(第 2/3 页)
正不耐间,却见程师爷捧了一份试卷上来向自己行礼。
喜滋滋说道:“大人且看看,此卷过得否?”说完将一份试卷放置案上,请贾县令批卷。
辛清纯随年仅十四,但原主自幼练熟了的笔法,再结合后世临摹的各种帖墨,几日直接书法就大有精进,再加上对四书五经的熟稔和《悯农》的借鉴,时间非常充裕,自然就将字体写的流畅有力。
贾县令一眼扫过,瞬间精神起来,一手捻起胡须,认真看了起来。四书五经的默写句式填空没啥看头,贾县令是正经的进士出身,这些内容都是寻常手边惯熟的,一眼扫下来,便知有无错漏,一边频频点头,一遍翻到试帖诗。
自从得了表舅哥的口信,贾县令便一直翻看着考生的试帖诗,可这些考生又有几个农家子?谁曾真正耕作过农物?因而写出来无不空泛,竟无一首能够过眼,在接到辛清纯的试卷前,贾县令已经对本届考生不抱希望了。
嗯?悯农。看到这个题目,贾县令一下子想起圣上在元宵节作出的“关中岁屡歉,民食无所资。”嘶,差点儿扯断几根胡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诗境出来了,画面感还很强,在这春寒陡峭时节,就令人感觉到炽热午后,农民汗如雨下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意境也出来了,瞬间高大上,既紧扣诗题,也非常符合圣意。
妙极!执卷细看,不时用手敲打一下书案。暗道,殿试墨卷也不过如此,现下看来,这一场头名非此子莫属。
这样想着,便翻回去看看考生名字,心道原来如此,这辛清纯是辛县丞二子,必然也得到了自己的暗示,想必这是提前做出来,请高手指点过。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