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重构:08 养老金的去向(第 4/4 页)
“大概。”李维克想了想,似懂非懂。
“嗯,让你杀10个人的时候,你会有心理压力吗?”
李维克点点头。别说10个,恐怕面对面杀1个也会压力很大。
“那100个,1000个人杀10个人呢?”
“压力被平摊了。但这也会有压力。”李维克有点理解,可还是不完全说得通。
“是的,从众效应,我看你动手了,我也跟着动手。”杜兰点头,对李维克的理解表示肯定。
他继续道“我说的杀当然不仅是这个行为动作本身。我们可以把犯罪的结果比作一个作品,或者产品。然后把卡兹的领导力看作鼓动力,鼓动力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越轨的能力。
当然,越轨与犯罪还画不上等号。把整个犯罪过程看作一条流水线,受到正向鼓动的流水线开始用全力运作,也就是犯罪过程。一个公司,一个产业链参与这个过程,这条线上的每个人都只是完成手上的一小块拼图。没有一个人看得见产品的最终全貌。”
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在犯罪,他们都是有规律地工作而已。
李维克理解了。
“因此,四轨里面才有了‘事件逻辑轨迹’这一项,可以把每个事件逻辑组合起来。”杜兰最后补充了句。
“那这一次的情况呢?”
“呵,卡兹可是个庞然大物啊。这个逻辑直接关联了他有关系的医院、公司、甚至是接受电子脑手术的人。关联的网络恐怕是错综复杂的。”
李维克点了点头。直接想拿下卡兹,这条线暂时还是无解的状态。
回到老人信息的问题上。“那这些独居老人的名单从哪里来的?他们怎么获得只有atom掌握的信息?”
“既然说了是共同犯罪,那不可能的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了。”杜兰想到个人。“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社保会的支队副队长跟卡兹可以有什么关联。但是我现在明白了。”
“社保会有可能可以收集到片区居民的信息,而且像他那样级别的,也能获得部分社安的后台权限。”经过杜兰的提醒,李维克也明白了。
杜兰点了点头。
“不过,现在还不能确定,这只是个猜测。所以我们才要去找温格把事情问清楚。”
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温格为什么还要藏起来,又明目张胆地攻击社安系统呢?
他甚至有可能在策划刺杀卡兹。
看来一切的答案,可能都在温格的手上。
不对,严格来说,是在他的脑子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