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慕道(第 4/4 页)
古代的帖括、八股都属于前者,书院讲学则近似于后者。
仙道教育提倡的自然是自繇博大的人道教育。然非蝇营狗苟、丧心失耻、不学无术、假公济私的门徒党人所能胜任,且要深恶而痛绝之。
“夫人若有向道之心,自然为时不晚。”
明钦不知端木漪何以忽然动了学道的念头。以她的家世财力,自然要比穷苦之人易于为力的多。
修道是一件靡费无算的事,固然有道之士可以觅地清修,古人著为《列仙传》,《神仙传》,秦汉之际修行得道的大多有所记述,也不过数十百人而已。其余人等大抵是老死荒山的居多。
抱朴子葛洪是四大天师中葛仙公葛玄的侄孙,传有金丹之术,自信能炼制金丹大药,可惜由于家贫,一直难以措办。仙家非常重视师承亲缘,所谓夙慧、慧根,都是先天的因缘。书到今生读已迟,不遇真仙难成道。
八仙中的韩湘子是韩文公的侄孙,济公则是降龙罗汉降世。佛门虽云普渡众生,古今人如恒河沙数,纵然不眠不休,岂能济渡得过来?
是以佛祖找寻取经僧,还是选定二弟子金蝉子投胎的唐长老。儒家讲究‘爱有差等’,‘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幼’。墨子兼爱,孟子讥之为无父,与鸟兽无异。
当然,随着神道的崩毁,道术已成为天下公器,孟子说,‘尧舜与人同,人人可为尧舜’。这话显然不是从地位上说,而是从德行智能上立言。
虽然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官员终非世袭贵族,古代学者既能经国安邦,又能著书立说,名传千古,比比皆是。
富贵人家虽然在修行上有其便利,可以延揽名师,博极群书,但是这些终归是外力条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道术成就。
至于灵丹妙药,仙宝法器,可以给修行者带来一些助益。但丹药是炼制之物,利弊参半,‘是药三分毒’,无法和服食古法相比。
纵有古法,据说服食天然之物,会遍体生毛,是福是祸还在两可之间。
修行条件的差等还是缘于社会现实的不公平,如若社会上贫富不甚悬殊,或者不义而富贵尚非常态,自然也就不会戾气充塞,人心不安。‘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富与贵,是人心之所欲,富与仁,又不可兼得,安得不世风日下?
推究起来,富与仁并非根本对立的事物,‘笑贫不笑娼’,这是风气使然,当道者之罪也。